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希拉里的下一站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14:13:26  


 
  希拉里曾以第一夫人身份入住白宫8年,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之后又连任两届纽约州参议员,拥有广泛人脉。在2008年各大总统热门人选的民意调查中,她始终高居榜首。反观奥巴马,不过是一名初出茅庐的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但最后的赢家,是他,而不是希拉里。

  苏厄德和希拉里在败选之后,均入阁担任国务卿。接下来的故事,相同,却又不尽相同。作为副手,两人都尽心尽力辅佐上司。前者帮助林肯打赢了艰苦卓绝的内战,成就一代“名相”,并成为“林肯私交中最亲密、最忠实的知己”。

  而后者,虽然也兢兢业业,4年来出访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行程近百万英里,在专机上度过2064个小时,堪称“劳模中的劳模”,可盘点外交成果,却乏善可陈: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务,她几无染指;她努力修复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但那里的反美情绪依然高涨;她成功促成对伊朗的制裁法案,但并未阻止其发展核计划;她帮助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移至亚洲,但日韩战略合作协议的流产令其“亚洲轴心”战略受挫;最糟糕的是巴以和谈,当她声称取得“一定战术成果”时,她自己最清楚,这话说得有多么心虚。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布里特•史蒂芬斯说:“如果希拉里想成为一位伟大的国务卿,她要么像亨利•基辛格那样促成一项重大外交突破,但她没有;或者像詹姆斯•贝克尔那样主导政府外交事务,她也没有;或结成一个重要联盟(艾奇逊),或起草一个伟大宣言(亚当斯),或实施一项伟大计划(马歇尔),可她通通没有。”

  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M•沃特说尽管很难把希拉里称为一位伟大的国务卿,“但这不是她的错”,因为这届政府压根就不需要一位“伟大的国务卿”。当年,无论艾奇逊、基辛格还是贝克尔,都与总统关系密切,享有更多外交权力。而希拉里虽然在任职期间参加白宫会议六百多次,号称可以随时面见总统,可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她显然被边缘化了。比如,奥巴马让副总统拜登主导伊拉克事务,任命理查德•霍尔布鲁克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特使,任命乔治•米歇尔为中东特使,提升亲信苏珊•赖斯所担任的联合国大使一职为内阁部长级,使希拉里不便插手美国驻联合国使团事务。

  可见,希拉里是一个“被架空的国务卿”。别看她表面上周游列国,风光无限,被《纽约时报》称为“摇滚明星式的外交家”,实则游离于美国权力中心——白宫之外。而这正是奥巴马的如意算盘:把一个对总统连任构成威胁的对手“招安”进国务院,不仅给足其面子,而且排除了一个心患,同时还赢得“豁达”之美名。

  希拉里当然明白奥巴马的真意,从某种意义上讲,奥巴马发出“要约”不难,难的是她如何“接招”。据说,她的顾问们权衡再三,认为这一职务有助于提升她在国际舞台上的成绩,她才接受提名。事实证明,哪怕是“猫王”这样的摇滚明星,对国际政治也难有持久影响力。

  因此,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永远不可能像苏厄德和林肯那样,成为知心朋友。尽管4年来,两人从未有过公开争执,甚至在去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死于非命的班加西袭击事件中,希拉里还主动揽责,充当总统的“挡箭牌”,可这一切,不过是两人自觉遵守了“游戏规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