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抗日神剧的神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3-02-28 14:35:50  


 
  但反观我们的抗日神剧,并没有上述作品那么宏大的历史观。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大历史,这些剧集的创作者基本上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一点也许值得肯定),只是在暴力表现上完全向武侠片偷师,使得剧中的抗日战士都有义和团般的“神功护体”。姑且称之为“小农意淫”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一旦走向极端,未免显得粗俗可笑。在“抗日神剧”中,日本鬼子迅速沦落为人肉靶子,供抗日战士暴力杀戮而已。敌人是愚蠢的,但敌人如果过于愚蠢,是不是也显得我们的智商也待商榷?如果日本鬼子真如在这些剧里一样不堪一击,他们凭什么欺凌我们中华民族这么久?

  归根结底,抗日神剧中的这些“神迹”,无非荧屏暴力合法化的某种呈现。由于不言而喻的民族主义情绪,日本人一俟出镜,不用解释,观众都知道这就是“终极Boss”,打就对了。而如果要塑造一个“好”日本人,那得颇费点笔墨,还要小心翼翼避免触怒观众。如果只是让抗日奇侠们练练手脚,根本无需赘言。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古装剧过审越来越难,涉案剧等类型已不能在黄金时段播出,抗日剧既能满足部分观众的娱乐宣泄心理,又容易通过审查。在市场调节下,资本越发向抗日题材剧流动,也不难理解。就电视剧市场而言,收视率是硬道理,没有观众看的电视剧自然会偃旗息鼓,要知道,中国的电视剧消费群落相对还是草根化、老龄化的,看《兄弟连》的观众有几个回家开电视?

  抗日神剧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现象,此前宫斗剧、婆媳剧、民国剧都曾先后泛滥,而且越来越“神”,挖空心思营造奇观吸引眼球。可以说,利润的驱策以及宏观文化环境的管控,最终导致了犬儒主义的文化产品制售心态,这正是抗日神剧得以存在的“神逻辑”。对其泛滥,或可出台具体政策管控,但不能治标不治本,否则抗日剧的浪头过去,还会有别的剧种迅速火爆。

  依我看来,一来我们要更多相信观众,在引导的同时完善优胜劣汰的良性电视剧市场调节机制;二来,可以在渠道建设上下功夫,加强网络视频、数字电视频道等渠道建设,给国产电视剧更大的生存空间,拓宽电视剧播放渠道,给观众们足够多的选择空间。鬼子可以打,但不要打开电视各频道都在打,而且打的时候,还得讲究点方式方法。如果想象力卓越,真要塑造一个抗日的超能英雄,或许也不是不能尝试。(2013年02月26日14:34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图宾根木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