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的城市改革和城乡统筹

http://www.CRNTT.com   2013-04-02 09:51:46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
  中评社北京4月2日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撰文《中国的城市改革和城乡统筹》指出,中国的城市化的前提是城市体制改革,而不是简单的扩张。体制改革包括方方面面,但首要的问题是城乡统筹问题。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城乡统筹问题已经被确定为中国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它既是经济工作,因为城乡统筹可以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同时,它也是社会工作,因为城乡统筹可以解决农民工和城市的整合问题。

  城乡统筹为什么要成为政策重点?首先是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中国已经累积了太多的问题。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在处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方面,走过了几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主要的特征是城乡隔离的二元政策,就是把城市和乡村分离开来,对两者实行不同的政策。总体上说,是牺牲乡村来促进工业化。这种政策的产生有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可以理解。国家主导的工业化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同时也有效阻碍了城市化。当然,在农村,也没有能够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制度。乡村治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家政权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对乡村的每一要素(包括人)进行严密的政治和行政控制。其中,户口制度是这一制度的支柱。国家通过高强度地剥削农民,完成了第一波由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到本世纪初。人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改革开放之后,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求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主要体现为农民进城成为农民工。1980年代初国家提倡小城镇建设,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当时开始了城市化,但规模不大。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1990年代中期以“抓大放小”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促使乡镇企业破产和转型的同时,推进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同时,外资也大量涌入中国。这就有效推动了农民进城打工,成为农民工。中国社会因此从原先的城乡二元社会演变成为三元社会,农民工,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从而成为社会的第三元。这第三元为世界经济和城市化历史所罕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