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竹立家:未来五年的中国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04-14 10:01:52  


 
  民生是城镇化的内涵

  《中国民商》: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升级,绕不开城镇化,怎么理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竹立家: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的因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实就是重视民生建设的城镇化,是以城镇化为杠杆,撬动和推进民生问题。

  新型城镇化,民生要放在首位。政府应有效地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安全、社会福利和保障、环境保障等公共物品,给老百姓一个适合更好“生存”的环境。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从价值追求的角度、还是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都是根本问题。

  《中国民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打“民生”牌,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在未来的新城镇化建设乃至更广泛的民生方面,如何厘清这一问题?

  竹立家:中国现在很多官员片面地认为在农村修路、修水利就是民生。这是一个误区。真正的民生就是四个方面: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从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可以看出,未来五到十年,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健康指数会进一步提高。

  解决民生问题的最重要工具有三个:一是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政策的基本价值和政策导向必须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政策制定被特殊团体或部门利益所左右; 二是政府责任体制,必须是以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政府机构与公务员绝对不能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占有、侵吞、挥霍、浪费稀有的公共资源,政府不能变成一个自我服务的机构; 三是公共财政与预算体制,必须从根本上优先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为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公共财政支持。

  改革要有价值高度

  《中国民商》:当前社会背景下,应该如何“重构”改革路径?

  竹立家:当前,国际国内两个环境因素影响下,我国深化改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改革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寻求确定性未来和避免“风险社会”的改革逻辑,需要从哲学或战略高度“重构”改革路径,突出“公正”这一核心价值在重构改革话语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这一重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关键词,只有人民参与权力过程,社会公正才是可以期盼的。

  首先,改革要有价值高度。这就是说,改革要以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为指导,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近些年思想理论界关于改革的争论观点杂陈,难以达成共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发展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要发展和实现什么、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终极价值追求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论述,致使改革的目标价值模糊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空置”,难以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实提供有效的分析框架和解释框架,“概念工具”极为贫乏。

  其次,改革要注重制度安排。在厘清社会主义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着力推进制度改革,使“价值理想”与“制度运行”相适应,防止“制度空转”,提高制度效率,使制度运行逐步接近乃至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也就是说要以“公正制度”为基本制度安排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人民在“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制度安排完成中国社会的“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防止权力落入“既得利益者”手中,为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为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提供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2013年04月11日21:55 来源:中国民商 作者:魏群 李秀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