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趋势与周期特点

http://www.CRNTT.com   2013-04-16 08:33:52  


 
  2013年库存和投资带动短周期回升

  文章指出,商业周期是市场经济中由个人或企业自主行为引发的商业律动,并形成经济系统潜在的运行态势。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商业周期影响越来越大。近年三大商业周期成为影响全球和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是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逻辑的钥匙。

  ——从创新长周期看,当前全球处于低谷调整阶段

  长期看,创新的集聚发生及其退潮是导致经济从繁荣到萧条的根本动因。次贷危机及其随后的全球经济衰退有其内在必然性。本世纪初,由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物工程推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已走向衰减,美、欧、日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乏力,只是由于美联储反周期政策刺激出次贷泡沫,新兴经济体尤其中国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全球产业转移而强劲增长,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回流美国支撑其地产泡沫,从而延迟了这场十年前就该发生的全面调整。

  这也就意味着,以次贷危机为分水岭,一个创新周期的时代结束了。全球经济将面临长期的调整,从实体经济的层面,通过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和技术变革,以为下一轮创新周期蓄积力量;从金融的层面,发达国家政府、居民和企业部门面临长期的去杠杆化,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整以恢复“再出发”的能力。创新周期的低谷同时也是新技术、新产业积极酝酿的时机,最近以分布式新能源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美欧日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制造化、抢抓新兴产业机遇的重大举措。

  未来世界经济将逐步向由创新周期主导的潜势回归,在一个低于危机前的中轴波动调整。次生性危机将不断反覆,并在世界经济最脆弱的链条上爆发。根据历次创新周期经验,谁能够率先实现由短期需求刺激政策向长期供给改革政策转变,有效调整工资、福利和汇率,激活微观企业创新活力,谁就能在下一轮复苏中抢占先机。

  ——从设备投资中周期看,2013年驱动投资增长的因素增多,但力度较弱、约束性较强

  过去三十年,中国设备投资周期平均十年一轮,具有典型的“二八现象”,即逢二见底、逢八见顶,这是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政府换届、设备更新替换等因素叠加的结果。随着融入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共振,驱动世界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平均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技术创新与产品生命周期、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升级、主要经济体政府换届、全球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经济信心周期等。中国政府每次换届后,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扩大投资的积极性高涨,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明显的换届效应。当前中国设备寿命和更新周期平均长度为10年,税法规定主要机器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中国大多数机器设备的物理、技术和经济综合寿命为10年左右。

  2013年驱动投资增长的因素较上年增多,但力度较弱、约束性较强。政府换届将带动基建投资的积极性,但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和融资平台高负债制约了地方投资扩张能力;房地产销售回暖将带动市场性房地产投资回升,但保障房投资下滑,部分大城市日益严重的房价泡沫将导致调控加码;地区产业转移、机器替代劳动和产业升级将继续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但出口低迷、利润偏低、FDI下降和产能过剩等负面因素约束性较强。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投资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在基建投资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这反映了各行业投资潜力的变化;在东部投资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中西部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其中制造业投资贡献最大,房地产投资次之,说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2011年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6.7%、52.2%;在银行信贷融资比重下降的同时,以企业债、城投债等为主的市场性融资上升,说明金融结构正在做出积极调整,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系列重大结构变化是相互呼应的,并且均发生在2005年以后,即中国劳动力供求格局改变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性时点,预计2013年这些结构变化还将继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