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薛涌:中国留美热的陷阱 | |
http://www.CRNTT.com 2013-04-19 12:20:55 |
不久前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一个专题节目中,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通向繁荣之路”计划的主任威廉.西蒙兹(William Symonds)大声疾呼:美国的高等教育彻底失败!大学费用越来越难以为中产阶级所承受。目前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半左右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同时有三分之二的工作并不需要大学文凭。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则指出,穆迪公司在2013年1月的财政评级中,给22所大学降级;标准普尔则给13所大学降级。这两次降级都包括几所名校。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财政状况比经济危机前差许多。在4000多所大学中,只有500所左右财政稳定。美国的学生,越来越难以支付得起学费,逼着大学纷纷以奖学金的形式给予折扣。在这种状况下,支付慷慨学费的中国学生,自然会成为大家的争夺对象。估计在未来几年,中国学生留美的学术门槛依然不会太高。 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也是造假成为留美主流的原因之一。如此大规模的造假,在美国媒体上连篇累牍地报道,大学方面当然也非常明白。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常春藤名校,也知道自己接到的中国申请材料大部分是伪造。但是,许多学校盯着中国学生的学费,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使中国的留美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留美变成一种消费。 结果不仅仅是大学的教育质量受冲击,这些一掷千金享受了留美经验的学子,最终还是一事无成。特别是对于那些把送孩子留美作为自己移民的“先头部队”的家长,会有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感觉。这种状况,随着留美热的继续增温只会不断恶化:录取标准过低、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扎堆、越来越自成一体、和美国社会不接触……今天的留美大潮,预示着四五年后的海龟大潮,使海龟进一步过剩、进一步贬值…… 如此盲目的留美潮之所以能长年汹涌澎湃,一大原因在于中国家长和学生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误解。如今美国的大学文凭,还不如三四十年前的高中文凭。连制造业中的工人,也有一半以上都受过大学教育。大学生不过是个“普通劳动者”,不属于专业阶层。要晋身为专业阶层,必须接受研究院级别的教育。这包括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和一般的文理学院等等。如果以成为专业人士为目标,进入大学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进良好的研究院“卡位”,而不是什么毕业后马上就找个工作。 为研究院“卡位”,和为毕业后就业而读大学,在战略上就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美国注重通识或博雅教育的价值,在本科期间强调素质的培养,和可转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如读写、数理思维、沟通能力等等)的训练,淡化专业。所以,那些把大学当作就业的敲门砖的人,在美国本科教育中几乎找不到法学、医学等实用课程。商学教育虽然在美国大学本科很流行,但除了沃顿和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Sloan)等几个例外,大多数都是低端的。商学院本科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低,毕业后多就业于“死胡同式”的岗位上,升迁机会甚少,进一步读研究院的竞争力远不如文理专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