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安倍经济学的五个解读误区

http://www.CRNTT.com   2013-06-05 08:51:43  


 
  二:安倍经济学“绝望论”?

  有观点认为,安倍经济学不仅无用,更是日本绝望的体现。但笔者倒认为,日本将通胀目标史无前例地提高至2%,是对以往过于保守货币政策目标的修正。如果日本通缩持续,日本经济又将继续面临失落的“三十年”,反而更加绝望。

  实际上,仅就当前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量化放松来讲,有些美国第一轮量化放松的味道。当年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曾一度出现通缩局面,在此背景下,美国于2008年11月首次提出购买机构债和MBS购买,即第一轮QE。相对其后几轮为刺激经济增长而推出的量化放松而言,第一轮QE主要任务是抗通缩,还是情有可缘的。

  但与美国相比,日本以往对抗通缩一直都是浅尝辄止。过去20年,每当稍有成效,通胀略见回升,政策便戛然而止,因此最终效果平平。如此看来,新政策对以往过于呆板政策的修正是值得肯定的,日本央行从不设通胀目标,到通胀目标定为1%,并继续调高至2%,也是个重要事件,标志着日本央行态度的转变以及未来为抗通缩将作出更大的努力。

  三:安倍经济学“引向灾难论”

  对于安倍经济学最悲观的判断便是这一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积极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扩张会推高日本债务,鉴于日本是当前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日本债务占GDP比重为240%,加大财政支出也会加大财政隐忧,如果后续政策未能跟进,债务扩张后,日本将最终走向灾难。

  这恰恰是最令人担忧所在。而这也就意味着,日本是否能够切实出台结构性改革政策,对劳工市场进行深刻改革,即安倍经济学第三枝箭能否及如何发挥效用,最为重要。当然,现在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

  四:安倍经济学“以邻为壑论”

  还有观点认为,日元贬值直接造成了中国贸易顺差下降与人民币汇率上升,是一场阴谋。但是若按此逻辑,日元升值是否也应造成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实际上,2007年-2011年日元大幅升值期间,中国贸易顺差未升反降,从2007年的2万亿占GDP比重7.6%下降至如今的1.4万亿,占比2.8%,可见,日元升值并未直接有益于中国出口。

  其实,日元汇率变动对韩美德的影响要显着大于中国,具体表现在:过去日元升值的几年内,韩国贸易顺差大幅提升,2011年韩国贸易顺差超过了300亿韩元,是2007年的2倍。期间,韩国企业,如三星、现代等,借助贬值全球竞争力明显提升。

  而从贸易收支情况来看,日本对中国一直以来保持着贸易逆差,对韩国、美国保持逆差、对德国基本平衡;因此,就日元贬值而言,韩国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似乎更应该指责,而实际情况是,当前韩国、德国等日本的竞争对手,也仅对本轮日元贬值表示关注,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却表示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