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国文物造假调查(续)

http://www.CRNTT.com   2013-06-21 14:45:20  


 
  解放后,最有名的一次文物造假---北魏陶俑事件,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牵涉面甚广,几乎骗倒了当时全国所有的专家,连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也不例外。 

  一名专家在北京琉璃厂闲逛时,发现了一批北魏陶俑:它们的形态从未现世,因此引来众多关注。时值洛阳被盗一北魏时期墓穴,所以该专家认为是北魏时期珍贵的文物,遂上报国家博物馆,拨专款、专项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的“北魏珍贵陶俑”。

  当时,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叫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虽然从肉眼判断这批文物是真的,但还是不放心,就使用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断代手段C14进行检测,发现这批陶俑在年代上与北魏完全吻合。

  即便如此,为确保万无一失,馆里又邀请苏秉琦、王仲殊、安志敏、史树青……北京几乎所有顶级考古学家、鉴定专家“过眼”。结果他们一致认可,确为真品。时任馆长余伟超操办收进这批文物。

  未料,此后类似的“出土文物”竟然源源不断出现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一时形成收藏热。此时,专家们才觉得不对劲,起了疑心,感觉可能受骗。

  国家文物局专门为此事成立专案组,调查证明:国家博物馆收进的那批文物确实为赝品,是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做的。该系列伪造之成功,连苏秉琦都看走眼了。

  “故宫博物院当时也收藏了这批陶俑。”倪方六说,当时媒体还以《著名文物专家建议,文物单位抢救收购国宝级文物---北魏彩陶俑》为题,报道过该事件。

  漫长的文物造假史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仿制之前的器物。官制的多为皇室成员把玩之用的工艺品,这种“仿制之风”流传到民间,便形成了文物造假。最早的造假潮流能追溯到唐宋。

  唐代主要是青铜器造假,朝廷甚至有官办仿造工场。如李隆基当皇帝时,在离南京不远处、今属镇江的句容,就设有作坊,专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

  宋徽宗时代又掀起新一波文物造假之风。这段时期及以后,文物造假以三代青铜器和书画领域最严重。现在不少青铜器都是唐宋时造的假文物,有意思的是,唐宋假文物到今天也成为了宝物。

  除官仿外,古代民间造假更为泛滥。以三代青铜器来说,宋元时代的江苏、浙江都有一些出名的造假作坊,如宋代的“台州铸”,元代的“杭州铸”、“平江铸”等。清乾隆年间,江苏、山东、北京、陕西到处都有造假作坊。

  扬州和苏州,一直是江苏文物造假的大本营。扬州以书画和玉器为主,苏州则是书画、玉器、青铜器无所不能。民国时的青铜器出现了“苏州货”、“潍坊货”、“西安货”和“北京货”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假货,以上地区都属于仿造出名的青铜器货源地。

  收藏界有个至今传讲的笑话:民国大文物贩子之一吴启周,与卢芹斋开办了倒卖文物公司“卢吴公司”,却被自己的外甥叶叔重所骗。吴从上海古董商洪玉琳那里买到一批商代青铜器,结果得知是叶叔重搞的“苏州货”,气得吐血,从此退出江湖。

  民国时另一起有名的造假案发生在南京。

  时为首都的南京,有个张姓古董商极善作伪。1935年,他根据《古泉辞典》,伪造了一批萧梁时代的五铢钱范,声称是在南京光华门外草场湖出土,借此发了笔财。尝到甜头后又用唐志残石,刻上“谓山窑”三字,又刻上“大通纪年”。

  当时中央大学教授朱希祖是中央古物保管会委员,见此石刻,惊为稀世宝物。张很大方,干脆将石刻献给古物保管委员会,获60块大洋奖励。报纸上还对此作了正面宣传。

  此后,另一委员马衡看出了破绽。朱希祖遂将张告到法院,结果张姓古董商行贿法院,反而胜诉。胜诉理由有些强词夺理:你一个考古专家无法鉴定赝品应该自担责任,且“奖金”也是自愿颁发的,古董商未强要。从此朱希祖再不谈考古。朱希祖之子朱楔,后以考察六朝陵墓而出名。

  现今,文物造假又呈一波高峰。造假者技艺更加精湛,造假对象则趋于重大文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