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拯救“文革”博物馆

http://www.CRNTT.com   2013-06-24 15:10:55  


“文革”博物馆
  中评社北京6月24日讯/一位退休副市长凭借个人良心和声望创建了中国首个“文革”博物馆,十多年来勉力维持,困境重重。像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政治压力、个人良心、现实利益、乡土逻辑、宗族传统、法治观念在这里较量着。捍卫者对“反思文革”也有不同理解,他们相互审视:对“文革”的反思本身,是不是摆脱了“文革式”思维……南方人物周刊日前刊载文章《拯救“文革”博物馆》:

  公祭礼进行到第6个年头时,80岁的彭启安老人表现出激愤。

  “反对‘文革’博物馆就是反对共产党。”他站在炙热的阳光下,对着松散的人群发表演讲。每句话都像用尽全力,激动时不得不踮起脚尖,以蓄足说话的能量。头顶仅剩的一撮白发也随着情绪竖起又垂下。

  祭奠计划再次被破坏,他如此愤怒以至于断定,“反对的人,必定在‘文革’中犯下不可告人的罪恶!”他说欲哭无泪,又欣慰有539人无所畏惧来到现场。他深深鞠了一躬。

  晒得无精打采的人群第一次爆发出掌声。随后,他们将手中的鲜花放到刘少奇雕像前。

  刘少奇像矗立在安息园,对面围栏上刻着“文革”百种酷刑,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它们背后,是石壁上近万名“文革”死难者的名字。

  2006年,安息园建成后,彭启安选定每年8月8日祭奠“文革”死难者。这一切进行得并不顺利,要克服的除了人为阻挠,还有恶劣的天气。这些年,参加祭奠的老人日渐衰弱,那位101岁的老干部已被送到医院。他们想改期,说受不了气候折磨。彭启安摇摇头,“这是我和全国两千万冤魂的约定,一诺千金。”

副市长的追求

  当我通过微博知道彭启安这个名字时,我有些惊讶。作为汕头市曾经的副市长,他创建了中国首个“文革”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汕头市澄海区涂城村,就在我家乡附近。从他立下第一块“文革”纪念碑起,至今已有17年,对此我竟一无所知。我在家乡接受了中小学教育,那时对“文革”的全部理解是:“四人帮”造成了“十年浩劫”,如今坏人已经被消灭了。从写第一篇作文开始,我就参与了对新时代的歌颂。我四处寻找辉煌时代的证据,参观村公所,游览汕头著名的海湾大桥。在我的小学作文本里,它成了“腾起的钢铁巨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