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我的朝韩亲戚

http://www.CRNTT.com   2013-06-28 12:08:16  


 
中韩朝鲜族已经长成两种人

  初识的误会让双方都有些尴尬,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合作的契机。快速发展的韩国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文同种的中国朝鲜族适时弥补了这个空缺。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东北的朝鲜族涌入韩国务工。当时他们在韩国的月工资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那是“万元户”即等同于富人的时代,同期普通中国人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元。

  很多人辞去公职加入务工潮。李永健也在二姑来访后的第二年凭邀请函顺利赴韩。但他没有辞职,领导爽快地批准了他一个无限期的探亲假,“放心去吧,什么时候回来都行。”

  他很早就知道韩国比国内强,但在汉城的菜市场里,和尚开着轿车买菜的画面还是让他感到震撼。

  他和妻子在那里呆了3个月,在工地和饭馆里打了几份工。在国内,只要不开车,他就是每天坐办公室里看报喝茶的科员。但他不嫌弃那些脏活累活,因为年轻时当过铁道兵,“什么样的苦都吃过”。3个月下来,夫妻俩挣了不少,算下来合人民币5万元。如果他们是韩国人的话,这个数也许会是8万,或者更多。

  这只是个数字问题,真正让他感到难堪的是那些藏在每张礼貌周全面孔下的歧视。只要李永健一张嘴,就能感受到对方读懂这种口音后眼神的细微变化。甚至在表哥家里,他也是这样被漫不经心地介绍给来访的客人——“他啊,中国来的。”

  李永健倒是能容忍这种傲慢,“反正我是来挣钱的。”他想。

  在回国的船上,李永健对老伴说,以后再也不来这个国家,他不喜欢这里。“咱们国家多好,朋友之间来个电话,一起打球出出汗,几个老哥们一块喝点酒,高高兴兴的。”

  他抱怨韩国没有人情味,我想这多少与他没有融入那个社会有关。不过他肯定了韩国人的礼貌。两国朝鲜族已经长成了两种人,在他看来原因就在于教育不同:韩国人“从小被教育怎么挣钱,怎样成为大老板”;而他从小听到的是父亲充满党性的教育:如何为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我认为李永健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但他忍辱负重打工挣钱,显然是他所受到的红色教育所不能解释的。事实上18年后李永健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退休在家的他难以忍受日复一日的清闲,再次去韩国打工。只是这回他觉得韩国人对他要客气很多,他说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发达了。他对工友们说:你们韩国人干了这么大岁数,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你看看我在中国,我自己有房子,我给儿子买了房子,给姑娘也买了房子,我还有自己的车库。

  工友们都羡慕他。平心而论,朝鲜族不是个热爱攒钱的民族,他们更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李永健的习惯显然更偏向汉族人,但我好奇的是,一个县级市的机关职工,是如何靠工资买来3套房子的。

  “靠副业啊,挣钱得多动脑筋!”李永健说。他的“副业”有很多:跑出租,搞货运。1990年代,他把生活用品拉到图们江对岸,那边的火车再把这些运到朝鲜各地,生意做得“可红火了”。

  “光上班哪行呢?”他说,边上班边做点自己买卖的人在图们很多。这个回答意味着他又推翻了此前的一个说法:不想去朝鲜第二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