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城镇化进程如何“破茧”

http://www.CRNTT.com   2013-07-28 09:22:52  


   

  总之,应尽一切努力、多渠道为民工提供较充足的租赁房,通过供求关系调节,避免因为房租过高导致民工难以在城市安居。

  应该承认的是,居住难虽会影响民工在城市安居,但并不一定妨碍其成为乡城“候鸟”。很多人能够忍受蜗居于城中村小黑屋之苦的重要心理支撑是,小黑屋并不是他真正的家,而他真正的家远在故乡,那里有宽敞的房屋和庭院——尽管这宽敞的庭院和房屋,飘泊的他一年大多只能住上几天、十几天,实际意义并不大,但总能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极大安慰和温暖。

  影响民工进城的因素除了住房,还有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目前,中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有1.25亿人,其中有1260万在城市上学。而仅仅是这10%的孩子随父母进城,就已经让城市的学校难以接纳,导致不少民工随迁子女仍在私人开办的非正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众多民工夫妻皆因孩子难以在自己打工的城市上学或上好学而被迫分居两地——丈夫在外地打工,妻子返乡陪孩子读书,这直接减缓了民工市民化进程。

  为了改变这一现实,2012年底教育部开始在各省推行异地高考政策,但是该政策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首先,京、沪、穗异地高考政策尚未实质性开放。其次,比异地高考更重要的是异地中考,没有异地中考的实质性开放,就不会有异地高考的实质性开放,外来民工众多的江苏、浙江、福建等省虽宣布开放异地高考,但其异地中考尚待开放。再次,异地高考、中考建立在异地教育之上,异地教育若没有充分落实,民工随迁子女就不能在异地受教育,或不愿在异地接受非正规的教育。由于很难就地接受教育,更难就地接受合格的教育,加上全国省际之间高考试卷及教材多不统一,所以有责任心的家长一般不敢让孩子就地接受非正规的教育,而宁愿忍受夫妻两地的煎熬,将孩子送回老家就读。可见,不做或做不好民工随迁子女属地化教育工作,实为阻碍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基础教育经费由区县一级统筹,以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实行“两为主”政策——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工随迁子女属地化义务教育经费由流入地区县一级政府筹集,由此而致流入地与户籍地政府间财政矛盾凸显,同一流入地不同区县间相互推诿、逃避财政责任现象丛生。妥善解决民工随迁子女属地化义务教育问题,既要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也要建立同一流入地不同区县政府间的财政统筹支付体系,以杜绝同一流入地不同区县间驱赶民工随迁子女、以邻为壑现象发生,更需各地政府和人民从心理上真正接受随迁子女。

  同时,教育部还应着手逐步统一全国高考试卷及中小学教材,让民工子女既可在家乡也可随父母在任何一地或多地自由读书后,回乡高考。全国高考试题及中小学教材统一后,流入地政府从此也就失去了随意设卡、不让民工子女在本地接受教育的借口,巨大的教育需求势必会倒逼流入地政府将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落到实处。何况,中国目前也并非没有解决该问题的实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