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 | |
http://www.CRNTT.com 2013-08-09 08:49:03 |
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对中国的影响 文章表示,实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不仅有利于中国获取人才红利和创新红利,而且将产生深度开放促进全面改革的制度创新红利,从而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高度。 其一,实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把逐步消失的人口红利逐步转化为人才红利。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发挥的是中国人力资源的高性价比优势。世界工厂地位的建立,使中国低端劳动力要素获得了充分使用,但也让出了高端要素市场。转向以中国的市场容量吸收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战略之后,由于摈弃了简单的国际代工和加工贸易,更多地进行自主品牌创建,这将使人才而不是低工资的劳动力成为开拓本国和全球市场的第一资源和第一要素。 其二,实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把逐步消失的学习模仿驱动成长的红利,逐步转换为创新驱动的发展红利。第一轮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是学习模仿驱动的成长模式,其特征是引进国外技术、吸收外国资本和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这一发展模式正受到许多因素的挑战。一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西方国家纷纷采用技术封锁、知识产权等手段遏制我们的模仿学习;二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总体上出现了以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的要素再评估进程,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相对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优势正逐步丧失,迫切需要通过生产率的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和技术进步,即通过启动创新驱动战略消化吸收掉要素成本的上升影响。众所周知,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可能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是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趋势。我们应积极利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促进中国向创新驱动型国家转型。 其三,实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把逐步消失的增量改革红利逐步转换为通过存量改革获取改革红利。过去政府选择的出口导向型全球化发展模式,与通过增量改革获取改革红利的思路具有一致性。在实践中,选择“通过出口促进发展”其实就是在利益上做“加法”。而现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到了不选择对既有制度进行改革、不选择对存量利益进行调整,就无法稳定更无法发展的阶段。因此,推动经济超越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利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是扩大内需的基本前提,它决定了中国现实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决定了中国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战略的具体实现。同时,结构性改革也是进一步开放的前提,是深度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进力量。 支撑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关键要素 文章认为,根据国际经验,决定中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关键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