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已步入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08:32:21  


 
  陈昌盛:这种混合特征也意味着中国有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只要应对得当,这个转换的过程就会渐进推进、比较平稳,有条件建立新动力和新优势,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改革红利”空间依然较大。市场、政府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任务繁重,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只要能有效凝聚共识、加快推进改革,就能释放出新的活力和动力,资本存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有望在相对高速延续更长时间。

  二是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中国城市化率偏低,特别是质量偏低,大量已经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并没有市民化,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仍蕴藏着巨大需求潜力。而且城市化与信息化、绿色低碳等新趋势结合,还能释放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三是新竞争优势可能形成。低成本并非中国竞争优势的全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高素质人才队伍、内部市场规模等优势仍在,中国人力资本优势正在由廉价低技能工人,向廉价大学生和工程师转变,高复杂度的人力资本密集行业可能孕育着中国新的优势。

  四是居民消费升级方兴未艾。伴随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住、行主导的居民消费升级将持续推进,信息、教育、医疗、培训等服务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五是全球化的新机遇。与那些已实现成功追赶的国家不同,中国处在一个全球化程度明显深化,而且趋势不可逆转的时代,全球需求的增长空间和分工的密切程度都大为提升,一批人口众多的国家如印度、印尼、巴西等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机会。

  问: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能否幸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直存在争论,您的观点是?

  陈昌盛: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小,但风险因素犹存是我的基本观点。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发展战略或体制长期僵化,适应能力下降;没有使更多人参与到现代产业的发展;收入分配恶化且缺乏有效调节机制;社会分化使达成社会共识难度增加等,是那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共性原因。

  中国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也有所凸显。首先,受改革复杂性增加和利益集团干扰,使中国近年来改革步伐有所放缓,部分体制僵化、束缚经济发展潜力释放的问题有所突出。

  其次,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有所恶化,基尼系数持续高位(2012年为0.474),个人发展对家庭地位和社会关系网的依赖度增加,社会纵向流动性有所下降,腐败和司法不公问题比较突出。再次,虽然我们没有形成拉美、南非式的平民窟,城市新二元问题确实开始突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再与经济增速下行叠加,社会不满情绪会进一步放大,则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不完全是杞人忧天。

  同时也应看到,从发展阶段看,中国当前人均GDP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期(4000国际元至6500国际元),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总体仍保持灵活,并具备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能力。虽然大家对现状存在诸多不满,但并不否定国民整体福利得到明显改善的事实,深化体制改革的共识仍在,改革的总体方向并没有出现严重分歧,社会主流期盼改革、拥护全球化、支持深化开放。这就决定了改革有条件达成共识,而且新一届领导也展现了改革的更大勇气和决心。

  因此,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总体依然比较小,至少具备迈过这一关口的基础条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