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第二季特征渐渐清晰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08:01:58  


 
  中国经济“第二季”与“第一季”最大的不同是,高增长的条件已发生变化,30年来的外部“红利”和内部“红利”大幅衰减。贸易顺差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最高曾超过3个百分点,而近3年贸易顺差增长对GDP的贡献是负。如去掉这3个百分点,7.5%的增长与过去也没有什么大区别。即使全球经济复苏,走向再平衡也不可能重复危机之前发达国家向全世界发债借钱、扩大消费、平衡国际收支、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所以,靠短期政策维持、等待外需红利的重新释放实乃不智之举。须知供给面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改变以及其他要素比如石油价格的国际接轨,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原有高增长的环境和条件改变,特别是供给层面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潜在增长速度放缓势属必然。

  新发展阶段另一特征,是产业结构正在变化。30年粗放式发展,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以及环境与资源约束都已累积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大大制约了这些行业有效投资的增长。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而新产业结构还未形成的过程中,新的有效投资需求增长不能补缺正在调整行业的投资减少,增长速度的放缓是完全正常的。

  “第二季”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放缓也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若刻意出台刺激政策,短期固然会有更高的增长,但后患更大。因为潜在增长速度的判断告诉我们,在经济投入产出比进入规模递减状态后,加大投入提升增长速度不是不可能,但如果现在是2个百分点的投入,1个百分点的产出,未来就需要3个百分点的投入才能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这样增长率显然是没有效率的,是资源浪费的增长方式。

  所以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到,我们有两种选择,刺激和不刺激,我们选择了不刺激。这个决定是非常艰难的。在全球经济并未走出危机阴影,国内外对经济分析仍由危机思维左右,更缺少对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不同于前30年发展阶段的认知的情形下,逆所谓“权威”的、利益导向极强的“预期”,毅然做出“不刺激”的决策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进入“第二季”的中国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宏观调控的进步和成熟上: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的稳定而不是GDP挂帅,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保底的经济调控思路,体现了长短结合,市场为主,以民生改善和稳定经济目标的务实政策取向。

  文章指出,宏观政策不以经济增长零点几个百分点变化的马首是瞻,是宏观调控成熟的表现。宏观政策大规模调整是危机政策。在一般情况下,通胀是经济是否稳定的判断指标。以可控的通胀水平为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上限符合经济学基本规则。宏观政策保持稳定,是经济稳定的保证。微观政策关注企业和市场。政府审批减少,调动民间资金和民营经济活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经济稳定的基础。社会政策以民生为主。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以就业指标为下限,体现了调控政策稳定经济的民生目标。据经济学充分就业长期均衡增长率的基本结论,经济稳定与就业均衡是一致的。最近公布的5%失业率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与经济稳定增长匹配的失业率在5%左右。经济稳定能保证就业稳定,而就业稳定,则百姓生活稳定,进而经济和社会都稳定。

  可以预料,宏观调控的成熟稳健,将为中国经济“第二季”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