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政府干预型调控将逐渐让位于市场化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09:06:23  


 
  其三,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这一取向与上半年明显不同。上半年,虽说官方的基调是“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但从实际动作看,“防风险”的成分居高。目前看来,“稳增长”是最重要的任务,调结构和促改革,都将围绕稳增长进行。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其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今年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9月24日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央行首次发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工作任务,被各界认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的标志。下一阶段,央行和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将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包括稳妥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此外,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围箭在弦上。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而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近日召开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CLO)试点工作会议,明确让20家参会的中资银行申报CLO试点方案及发行额度。从金融深化角度看,信贷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处于金融创新乃至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地位。确立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金融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监管层理清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优先顺序,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持续发展。不过,不应把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银行转移不良贷款风险的工具,更不能沦为财政政策的权宜之计。

  文章指出,把握这些具体政策背后的思路非常重要,有助于判断今后的政策方向,理解中央的改革重点和宏观政策思路。从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对经济政策的表述以及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切实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各项政策中体现的一个共同点。中央希望用经济领域更大力度的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动用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参与市场,一方面减轻政府投资和银行系统资金供应的压力,另一方面为滞后的深层体制改革争取空间。日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的演讲中,谈到了对宏观调控的看法。他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好比是外来的力量,虽然重要,但它处于辅助的地位。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宏观调控在实际运用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中国的“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宏观调控。发生通货膨胀,要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率下降,要宏观调控。厉以宁认为,作为外来的一种力量,宏观调控是对经济的干预。因此,绝对不能因为宏观调控有点成效就频繁利用,而结果对经济造成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在投资怪圈中摆脱不开。

  而当下高层的一系列表述显示,中国未来经济改革的核心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专家的话说,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干预型宏观调控,将逐渐让位于市场化改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