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调适外交战略挺进亚洲

http://www.CRNTT.com   2013-10-31 10:30:44  


 
  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崛起大国富有侵略性的历史记忆、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恐惧等,导致了西方以及亚洲邻国,对中国的潜在疑惧心理与日俱增,深刻影响了各国对华态度和战略选择。对很多国家而言,可能在经济上必须坚持甚至是依赖与中国的交往,但在政治和战略层面与中国的关系,又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这些因素使得中国与有关国家的领土争端,呈现出复杂化态势。比如日本,骨子里对恢复其作为正常国家的地位,在政治和军事上增强在地区的影响力的意图从未改变,东亚各国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又成为其可资凭借的“资本”;中越、中菲领土争端,本来就历史久远,争议颇多,谁是谁非,莫衷一是,中国若展现强硬姿态,就易招致外界更多联想。

  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和外交政策的制订,是基于对上述内外形势的研判。随着习李体制政治地位日趋巩固,其外交工作力度也随之加大,外交战略逐步成型。

  中共新一届领导层的外交风格,从习近平、李克强的外交出访轨迹,可管窥一斑。习近平打破外交惯例,特意突出俄罗斯作为其首次专访的目的地国,并将非洲传统伙伴国、拉美国家纳入中国外交的第一梯队,却好似不经意地才选择了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庄园会晤;在对中亚四国访问后,又利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契机,访问东盟(亚细安)重要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李克强就任总理后仅有的两次外交行程,横跨亚欧两大洲,先后访问的对象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文莱、泰国和越南等国。

  他们的出访安排,大体勾勒了中国全球和地缘战略的轮廓。

  从全球角度来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基轴。中国一切对外交往活动,尤其是在战略层面上,都是奠基于中俄之间稳定、亲密的战略协作关系。除了非洲这个传统的外交伙伴外,中国将触角扩大到被美国视为后院的拉美,并视之为另一个全球战略支点。相比较而言,老欧洲在中国的外交棋盘上地位有所降低,但继续加深与中国友好国家的交往,打破美欧铁板一块的格局,仍是一个基本的策略。中国的全球战略选择,表明其原有的中美俄均势外交发生了微妙的倾斜,要害是在经济地位跃升、中美竞争性因素增强,特别是中美在政治领域的潜在冲突愈益显现的情况下,中国试图未雨绸缪,对之进行战略预应。

  中国的全球战略转型,也延伸至地缘政治博弈。周边区域是中国战略利益密集区,也是中国海陆战略运输通道的必经区域,它们对确保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关切至关重要。因此,亚洲邻居尤其是周边国家,在中国的外交大棋盘上的战略地位持续上升。

  挺进亚洲,利用利益纽带参与主导亚洲议程,以强制力牵制日本的地区霸权冲动,避免在日本的积极运筹下,形成各国“合纵”共同对抗中国的格局,稳定后院外交基本盘,并从战略上遏制美国在亚洲的超级存在,为中国内政稳定和中共的长期执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方向和新选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