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李扬:全球治理新框架正初现端倪

http://www.CRNTT.com   2013-12-21 09:54:34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17日在社科院金融所主办的“世界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主要发达经济体抛弃W T O和中国等金砖国家,开展自贸区谈判以及全球六家主要央行之间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行为说明,全球治理的新框架正初现端倪,一个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太平洋、大西洋对中国并不特别友好的、新的同盟正在形成。

  全球失衡被认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根源,各国对造成失衡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指责是格林斯潘造成了失衡,格林斯潘把责任又推给世界。

  对此,李扬指出,失衡是一个经常性现象,“上世纪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本来就是一个失衡的体系,这个体系要求货币发行国必须出现持续不断的贸易逆差,否则,就会不断出现货币收紧,美国从60年代末期开始就一直是贸易逆差。”与它对应的依次是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中国,最后是大批所谓资源型国家。在失衡的两方只有美国一方是不变的,他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要走向再平衡,美国必须做出切实承诺,发挥积极的主导性作用。

  李扬认为,判断失衡的原因要从实体经济和货币这两个层面来看。

  实体经济层面主要是全球分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必须参加分工和交易,就会出现顺差和逆差,其中特别需要注意苏联、东欧的崛起,以及亚洲经济的崛起对全球失衡产生的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前,世界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和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双方都有各自的体系,各自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但是在苏联东欧解体之后,原来实行计划的国家纷纷实行改革,转向市场经济,劳动力翻了一番,大量受到良好教育的低成本劳动力突然涌入以西方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体系,使得整个世界在上世纪后20年,及本世纪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物价,低利率,经济高增长的美好时光,塑造了一种新的分工格局,“有的国家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工业化生产,发达经济体生产货币、准则、秩序、高端服务,相互交换,这种交换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可以持续,但是当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发展起来后,也要向高端、向服务业发展,也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表达自己的声音,这个时候冲突就出现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