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赴美建厂:“世界工厂”逆袭美国?

http://www.CRNTT.com   2014-01-02 12:23:31  


 
  第二大因素:大环境——除了人工,美国许多成本更低,投资环境又相对透明、成熟

  贸易壁垒阴影其实笼罩着中国企业很多年。许多中国企业在七八年前就在东南亚地区设厂。因为欧美的贸易壁垒并没有涉及这些国家。这里面也有劳动力成本因素,随着中国该项成本的增高,一些外商也逐渐把在中国的制造企业搬到东南亚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耐克,在2010年,越南已经超越了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的制造基地。如此一说,搬到邻国去岂不是比漂洋过海去美国投资开厂更省事?

  问题就在于,大家逐渐发现,在这些东南亚国家,尽管劳动力成本低,可别的隐形成本和政策风险不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是一个,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对抗压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就更是考验了。

  而这时候,随着页岩气的开发,美国在包括能源上的各种成本优势逐步体现。能源价格便宜又供应可靠,工业用地成本更低,同时还有发达的基础建设和物流体系。除此之外,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还有个因素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举个例子,在美国设厂的这家纺织企业就表示,在当地的电价是在中国国内的一半。美国很多地方也在积极招商引资,给予相关企业扶持和优惠。整个操作过程也更为规范和透明。这些都足以抵消掉劳动力因素了。所以不止是中国企业,印度、俄罗斯等许多地方的企业也都去美国开厂。像是纺织业,印度孟买的两家企业去年都相继宣布在美国设厂。

  事实上,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这两年美国都力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接受国。别的国家都来美国投资,美国自己的制造业当然也有迁回的趋势。波士顿咨询公司就预测称,运输产品、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等多个行业的制造业将回归美国,所涉及产值约占美国从中国进口额的30%。

被推动后,新建工厂对制造业而言是更稳妥的做法

  和高调并购比起来,投资设厂对制造业来说更务实,受政策风险影响小

  投资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直接买现成的,好处是可以利用被并企业已有的品牌、技术、人才和经营资源渠道。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各种民族情绪,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大。失败的并购案例不少,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等国内的龙头企业都曾经碰壁。另一条道就是自己去美国建设工厂。这样做能够给地方上带来很多的税收、工作机会等利好,所以美国许多州都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去。比起并购,特别是大规模的“高调并购”来说,这是一条更为稳妥、保险的道路。日本人的教训就在此,他们最初以超高价位买洛克菲勒中心等事件引发了许多美国人的反感,由此甚至诞生出一个“日本公司学派”,认为日本企业的对美投资是政府和民间勾结的阴谋。而以车企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最后选择的办法就是赴美设厂,并且与当地社群搞好关系,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政策因素而外,还有一个次要点就是,建厂对于很多本身以美国为市场的制造行业来说也更为灵活,选址可以更靠近自己的销售地,规避工会等风险(工会在美国各地的力量强弱不一),而且美国的一些基础性的制造业本身工厂设施可能也陈旧落后,翻新不易,还不如新建厂房划算。

  那么,制造业赴美建厂到底是胜利的逆袭还是资金的流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