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109岁周有光:要从世界来看国家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13:06:58  


周有光在105岁出版《拾贝集》
 
延伸阅读:周有光的小书桌

  2013-12-29 01:24:08|来源:大公网 作者:王 辛

  每见到当下一些文人雅士秀他们时尚气派的豪宅、书房之类,就不禁想到周有光朴素的小书桌。

  今年一百零八岁、被尊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晚年转而研究历史、文化且百岁后仍然著作迭出,早已是传颂中外的佳话。他每天读书写作、兼作?室、客厅及书房的九平方米小屋,以及那张小而旧的书桌,也早已被探访者曝光。

  不过,我第一次登门周宅,亲眼见到那张颇有沧桑感的小书桌,还是不免有些惊讶。这是一张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使用的小书桌,只有九十厘米长、五十五厘米宽,如同小学生课桌那么大。据说有一次,周有光在上面玩纸牌,忽然一张不见了,找了半天,原来从桌面裂缝漏到下面抽屉里去了。后来多次请木匠来家修理,同时把一个邮票大的破洞也补好了,从此使用至今,并将继续使用下去─因为屋子太小,大点的书桌放不下。

  可是,就是在这张小书桌上,从八十五岁退休开始,周有光二十多年如一日,每日读书、写作、思考,每年至少出版一本书,一百岁后,甚至一年出两本,包括《百岁新稿》、《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见闻随笔》、《学思集:周有光文化论稿》、《朝闻道集》、《拾贝集》、《文化学丛谈》、《静思录》等等。其中《静思录》乃是他一百零七岁的新作。

  对于他的晚年著述,周有光自言是“扫盲”的结果。他说自己八十五岁离开办公室,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一向生活在专业的井底,忽然离开井底,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赶快自我扫盲”;他的诸多著作,原是“扫盲”心得,记录下来给自己查看思考,没有打算发表的。“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他说,这是老来读书的快乐。“终身教育,百岁自学”,则是他对自己的鞭策。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周有光百岁后撰写的《朝闻道集》出版后反响热烈,在二○一○年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活动中被评为《年度十大好书》;同年,他的名字登上《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榜,被誉为“大音之魅”,成了“中国魅力人物”;此外他还获得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南京市政府、凤凰卫视联合评选的“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他总结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三段论”、全球化时代“双文化论”、科学一元论以及华夏文化论等等,被视为“文化启蒙、思想先驱”之作;他提出的“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更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给国人极大的启迪。包括《朝闻道集》在内的他的三部杂文集(另两部是《百岁新稿》、《拾贝集》),被认为是既思想精深又简明晓畅的适合大众阅读的“中国文化读本”、“普及常识的真话集”,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史上的传世之作”。而他的言论著述,平和、理性,“不带情绪,只有对历史负责的深邃思考”(李泽厚语),尤其令后学叹服。

  难能可贵的是,誉满天下的周有光绝不故步自封,倚老卖老。记得第一次登门拜见,我带去一篇网上批评质疑他的文字,想听听他对所质疑的问题作何解说。因恐引起老人不悦,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迟疑地拿出来,递给他。不料,他毫无愠色,非常认真地读了一遍,之后感慨地对我说:“学术要讨论,要你批评我,我批评你,才有进步。(有)反对我的意见,我就很高兴。”

  后来我才知道,他很喜欢看人家批评他的文章,即使是骂他的,他也无所谓,不在乎。他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后,后面常常有一大堆跟帖,其子周晓平有时全部打印下来给他看,他嘱,捧他的帖不用打印,只打印批评之声就可以了。

  今年元月,京城学界举行以《新启蒙与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为题的座谈会庆祝周有光茶寿,会上周晓平代父出席,他开场就转达其父叮嘱,说是:我父亲特别叮嘱我说,他是一个语言文字学家,不是文化学家,文化学是一门大学问,他自己谈不上有多深的研究;他还说自己不是什么“汉语拼音之父”,今天在这里很想听听大家对他观点批评的声音。

  对于来访者每每感叹他的书房书桌如此之小,周有光曾自言“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我却想说:“书桌何须大,贵有大文章。”

  周有光的“大文章”,历史将会有最公允的评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