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马文化由“政治”到“审美”的流变

http://www.CRNTT.com   2014-02-02 09:58:13  


 
  马在古人眼里就成为神的化身,是能接受天意与人德感应的,是能昭示人间吉凶的神化之物, 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升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象征着君主,神灵,威严,活力,健康,忠诚等等含义,它几乎成了所有优秀品格精神的代表。

  在古代,作为图腾的象征,东部“华夷”的图腾为“凤鸟”,而在西部“诸夏”族则以“龙马”为图腾。传说,龙、马均为鲧之化身,而鲧的祖父为黄帝,古谚“黄帝四面”, 即“黄帝神形,四种面目”,就是黄帝后裔顶礼膜拜的四种图腾:龙、马、熊、龟。所以,这“龙马共体”的神形,就是黄帝一族尊崇的图腾,谓之“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因此,马所洋溢的类似龙那样意气风发蓬勃询上的阳刚之气,有效地弥补了古人对龙企盼的缺憾,马遂成了龙在现实感知领域中的替代物,而“龙马精神”就是其二者印证最恰切的写照。中华民族一直自诩“龙的传人”,素以“龙马精神”体现中国人的泱泱气节。

  由“政治”到“审美”——马勾连起雅俗 随着社会发展,马的形象也从单纯的传说延伸到了文学作品当中,其中在《诗经》中,“马”就是兽类中最有代表性动物之一,在《诗经》中马字使用次数达50余次,马部汉字字数以及使用次数也是兽类里最多的。

  在《诗经》时代,马主要用来驾车,马之驾车主要是用来征战狩猎和一些王事活动。诗中以马驾车的战事共十次,这是马最重要也是最原始的用途。《说文》:“马,怒也,武也。”《后汉书马援传》:“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可见,马在古代与战事紧紧相联。《诗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作者对马的崇拜还表现在对马的反覆歌咏和描写上。这主要体现为大量使用形容词来描摹马之外形动作声音神态。通过对马的特征所作的全方位立体式描写,马的高大威猛、强悍善跑的雄姿历历在目,跃然纸上。西周时,由于文化较前发达,人们对马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通过文字描写就使这种崇拜意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同时也表达了周代人以大为美,以强健为美的审美情趣。

  自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引进大宛的汗血马,马文化主导倾向由政治性向审美性逐渐倾斜。相传汉武帝曾作《天马歌》:“天马徕兮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感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中荒经》曾渲染了汉通西域后这种对马观照视野的扩大与价值偏移。在“以大为美”且神氛浓郁的汉人眼里,“天马”所散发的异域奇诡风光,更使得马意象系统与文化风貌增添了壮丽雄奇之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