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刘柠:中日将来开战的概率极小

http://www.CRNTT.com   2014-04-02 10:55:23  


 
建立“危机管控机制”谈何容易

  刘苏里:大部分人至少在意见上跟你们是相左的。有成语叫“人心向背”,人群中一大部分人都在这么想,事情也许就可能发生。我担心是不是那堆“柴禾”已经放好了,甚至“火柴”是否也准备好了?诸多的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祸端。现在在钓鱼岛附近有半军事性的巡逻,谁又能保证中日两边某一个飞行员或者是渔政和海政的人员没有打盹的时候,“擦枪走火”的意外事件导致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刘柠:在前日论坛上,大家共同痛感于面对目前这样危险的形势,中日双方共同缺失的重要方面是“危机管控机制”,如何建构这样的“危机共管机制”,包括对舆论的管制等,但是这些谈何容易。

  刘苏里:不容易是一回事,但有意识却是另外一回事。2012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会见日本民间代表团时曾强调过“危机管控”问题。但现在看来,似乎中日两国又都不那么在意这件事,或者说两国主政者都不太在意“危机管控”这样的措施,包括途径方法。

  刘柠: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对日本媒体舆论有比较广泛的扫描。日本的主流媒体对于危机共管机制的缺失是非常焦虑的,一直在呼吁重视这个问题。日本批评中国的声音很多,但也有理性的声音。而中国主流媒体正面讨论“危机管控”“危机共管机制”是非常稀薄的,从第三者的视角来透视中国舆论平台的反应,会让人有一种不祥的感觉。直白来说,几乎是“准战争动员”状态,对日本不仅仅是置疑,“拍砖”很多很多。

  2013年底,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又引发了新一轮中日双方情绪化的对峙,中国驻多国家的大使卷入,中日两国的外交官之间更是上演“伏地魔之争”。外交官应该是最理性的,哪怕是在“擦枪走火”的空气已经空前浓厚的情况下,只要和平谈判的希望没有最终消失,外交官都应该是冷静的。

中日和解何去何从?

  刘苏里:回到今天的主题,所谓和解是可能的吗?也是我们最早谈的问题,中日间的怨怼,历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近代以来的原因,所谓GDP在世界位置上的转换也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中日关系和解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对欢喜冤家能平静下来吗?

  刘柠:坦白来说,这也是我本人思考的终极问题。肯定不是很容易能端出答案的,这取决于太多的因素。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先不急着“是”或“否”的回答。我更喜欢观察双方到底有多大和解的意愿和姿态,或者说这些姿态背后双方主流社会包括政治家有多大的诚意。

  我和我的日本学者及作家朋友也经常沟通这方面的问题,中日双方比较悲剧的一点在于中日两国确实有很相似的一面,我认为最大的一点同构是双方都有一些“坏”政客,拼命地把事态朝更坏的方向来推动,这是非常糟糕的问题。

  细加观察,对于“中日必有一战”的说法,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分贝没有像中国这么高,日本人也很少谈钓鱼岛,但是日本的民族主义某种程度上是纯粹的,这是很可怕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一种寓意混杂的状态,它有各种各样的构成,表面上好像都是谈钓鱼岛如何如何,日本需要道歉等。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民族主义矛头有可能是这个时期集中在日本,换一个不同的时期有可能会调转矛头。

  我觉得中日和平的希望不仅是没有丧失,而且和平希望是大大的。如何避免最极端的战争状况,这是目前最紧迫的课题。在此基础之上双方再谈和解,双方的诉求和目标是什么,和解的路线图是什么等等。主流社会的战略家们,基于必有一战的前提下进行沙盘推演,我认为为时过早。中日关系远远没有到这个份儿上。

  具体到和解的目标,就目前的状况以及中日两国国民的民族性来看,彻底的像欧盟,德、法、意的和解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即使是低于欧盟的版本,退而求其次,至少是使双方情绪化的对峙受到一定的理性的控制,舆论多一些建设性,而不要动不动就上演“伏地魔之争”,这是可期的局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