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宏观政策应该随什么起舞

http://www.CRNTT.com   2014-04-12 08:12:14  


 
  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无限供给结束了,二元体制下特有的就业问题不复存在。这样,设立GDP目标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加上潜在GDP较大幅度的下降,在中央层面要把GDP目标设定在合理的水平,难度就非常大了在人口红利时代把实际GDP敲设在潜在GDP水平上同样困难,但大多数时候可以通过设立一个保守的目标来回避这种风险。这时,放弃设定目标GDP,而把与GDP反向变动的物价作为主要的工作指针,就是更加理性的选择。而由于GDP与就业是同向变动,就业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目的,所以在盯紧物价预期变动的同时,参考就业市场来决策政策取向,应该成为一个工作原则。

  在宏观政策随GDP起舞的思维下,GDP低于预期目标较多,人们就会产生刺激或放松的预期,GDP一高于预期目标较多就会引发紧缩的预期。而从需求管理的角度,GDP又可分解成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驾马车,所以市场的预期紧紧围绕调节三驾马车力度而展开。例如,如果实际增长离今年7.5%的目标较远,而投资不振又是要原因,那么人们自然会预期刺激投资的政策出台,往回推,投资增长率就成为市场关注的首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基本上不关注物价水平,即便未来物价不存在低于理想值的可能,人们仍然产生刺激投资的预期,而刺激可能会使未来的物价高于理想值的可能性,也不会进入担心的范围。同样,人们也不关注就业市场,即便就业市场状况良好,人们也不担心刺激政策可能会导致过度就业,并加大未来通胀的压力。

  文章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会使物价传导机制发生变异。相比20年前,今天有形消费品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而服务消费占比则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有CPI统计未能很好反映这种变化,由此传统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传导的渠道已在很大程度上堵塞,因此,切不可以为只要PPI保持低位,未来的CPI就不会上升。在服务占比提高,且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任何引起就业市场变化的因素都会较原来更快地传导到CPI上来。因此,宏观政策应该比过去更加关注就业市场状况。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思路来办事,就很容易出问题。2009年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时,就是因为忽略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从而误判形势,导致政策力度不当。而在判断劳动力市场时,选择参考指标也很关键。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率统计长期平稳,基本没有参考价值,部分学术机构推出的调查失业率受样本限制可靠性也不是很高,而人社部“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统计数据从市场取样,且样本较大,是目前参考价值较大的指标。

  文章提出,不论是从一般性理论出发,还是从中国已经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出发,公布GDP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来调整宏观政策的做法都到了要改变的时候。更合理的做法是,紧盯预期物价变动,参考就业市场状况,再以此决定宏观政策变动的方向和幅度。政府应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对外发布预期GDP目标。今年的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保持7.5%的预期GDP增长目标不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官方也明确强调7.5%只是一个参考目标,就业是更重要的参考指标。应该说,这已经释放出了改变的清晰信号,那种歇斯底里地关注GDP,并视之为判断政策舞步将滑向何处的唯一指标的做法,也该有所改变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