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14-05-14 08:48:19  


 
  中国面临差距被拉大风险

  文章称,由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潜在需求市场,国外知名机器人企业进军中国的程度不断加强。国际机器人协会预计,中国有望在今年或明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国外主要机器人企业不再满足于将中国作为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市场,开始将中国作为机器人的生产基地并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

  例如德国库卡公司于2012年10月在上海新建工厂,日本安川电机于2012年7月在中国江苏常州建立了首个海外机器人生产基地,美国爱德普机器人贸易(上海)公司于2012年成立,德国徕斯机器人公司于2013年在苏州建立新厂。2013年以来,韩国现代重工谋求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主要企业凭借既有的技术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

  首先,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更加迫切。中国虽然在传统机器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在信息网络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方面仍然十分滞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机器人技术方面意识不强,尚没有一家企业参与到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中来,这势必造成中国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外资企业与品牌挤占中国机器人企业发展空间。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机器人仅有几千台,机器人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和品牌占据,瑞典ABB,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等国外知名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近90%,仅FANUC一家,其机器人产品就在中国占有23%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最后,机器人产业空心化风险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多为加工组装,缺乏关键核心技术,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如精密减速器几乎被日本的帝人、Harmonic两家公司所垄断,售价居高不下,直接推高了中国机器人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中国机器人的发展面临加工组装锁定的产业空心化风险。

  五方面加快追赶步伐

  文章表示,发达国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需要结合发展实际,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前瞻布局。加强对国际机器人技术的跟踪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尽快研究出台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发展的步骤、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与零部件以及产业化路径,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是确立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发展模式。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家,建议首先采取对外采购与成套设计、系统集成相结合的“韩国模式”,加强行业细分领域的集成应用,扩大与占领应用市场。同时,借鉴“日本模式”,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集体攻关,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