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正视“赶超发展症”

http://www.CRNTT.com   2014-06-15 10:44:48  


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使用激素和兴奋剂。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讯/若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会选择“赶超发展症”。这是一个新词,其意是超越发展阶段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追求过快过高增长,而形成的经济增长病症。“赶超发展症”与“贫困陷阱”相对应,前者是过快超前发展的病症,后者是不发展的病症。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文章表示, “赶超发展症”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经济运行效率偏低;通货膨胀较严重,资产价格较高,经济泡沫较多;资源能源消耗较多,环境破坏较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产能过剩严重,区域结构失衡;贫富差距较大;“政府企业化”,考核GDP导向,依赖刺激政策,偏好经营土地和城市等。

  赶超发展难道不好吗?不能笼统地说赶超发展不好。后发国家或地区既有“后发劣势”,也有“后发优势”,可以利用先发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减少摸索成本,利用知识“外溢效应”等,获得比先发国家或地区更高的增长率,实现一定程度的赶超发展。但是“后发赶超”也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持续超过潜在增长率,不能超出资源环境的承受力,不能制造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不能长期扭曲经济结构,不能过度负债等。若超过了这些限度,就会产生“赶超发展症”。就如一个生物体生长一样,可以有较快的生长,但依靠激素生长过快了,就成了一种病症。

  文章指出,中国已出现了“赶超发展症”的部分症状。如经济增长速度过快,1979—2012年GDP年均增长9.8%,远高于世界同期年均增速2.8%,高增长持续时间和增速超过了经济起飞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2002—2011年GDP年均增长更是高达10.7%,远超世界同期3.9%的水平。我们不仅要看到高速增长的成绩,也要看到其背后的代价和问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2002—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从41%提高到72%,因出口而增加的外汇储备从286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3116亿美元,增长了11.6倍。流动性释放过多,资产价格偏高,2002—2012年,新增贷款从2.7万亿元增加到8.2万亿元,M2存量从18.3万亿元增加到97.4万亿元,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持续上涨,超出了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承受力。资源消耗较多,环境破坏较重,200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和产量分别是108413万吨和110732万吨标准煤,2011年分别达到239286万吨和24693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和9.3%,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现象。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地方政府负债较多等“赶超发展症”也很明显。目前,中国正面临消除和解决上述“赶超发展症”的挑战。

  文章分析,“赶超发展症”是如何形成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