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谢大宁:反服贸学运启示 应规划文化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14-06-24 01:03:03  


 
  我这样的分析有没有根据呢?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这是我小儿子前两年在读高中时的一个故事。当时他们有一群同学在台北街头碰到了一群大陆的观光客,这些大陆朋友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引来了许多路人的侧目,于是这些同学交头接耳了一下,就一起走到了这群陆客面前,像西方万圣节的小孩一样,突然一起喊出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海峡两岸一边一国”,然后这群学生就很骄傲地走了开去,回到学校,他们也不断转述给其他同学听,好像自己完成了一件多了不起的英雄事迹一样。这个故事读者诸君会觉得它很无厘头吗?在我看来,它真的一点也不无厘头,而恰恰是我上面分析的一个明证。

  从以上的分析,我大致提供了一个逻辑图像,也就是由两岸乃是敌对的异己关系这样的意识,通过对大陆与台湾有形国力的巨大落差,乃产生了集体的被并吞的焦虑。我认为这正是反服贸学运可以如此迅速地煽起风潮的原因。但是这样的逻辑图像还缺乏一个更根本的原因说明,也就是台湾社会为什么会把两岸关系如此明显地转成了异己关系。

       认同问题才是两岸关系深水区的核心问题

  在我小时候,那时两岸的烟硝味还非常浓,那真是一种完全的敌对关系,一直到我念高中时,每隔一天报纸上都还会看到昨天金门落弹几发,无人伤亡等等的报道,街头也随处可以看到“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的标语,可是我们并不觉得两岸乃是异己关系。还记得当年俄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来到台湾,他在中山堂的演讲我也去听了,演讲中他不断提及台湾在整个中国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灯塔效应。那场演讲在我们同学中的激荡是很大的,我们多半也都如此在思考台湾的价值。这也就是说在我们心中,台湾与大陆就现实政治来说,固然是敌对的,但心理上则是一体的,我们觉得大陆是一块我们必须去关切,甚至是必须去改造的地方,而我们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记得有一回在报纸上看到了陈水扁的贴身亲信罗文嘉的一篇文章。罗先生晚我差不多十岁,他是我同一个高中,也就是台湾师大附中的学弟。我们师大附中的校歌里,有这样的句子:“我们是新中国的中坚,看我们附中培育的英才,肩负起时代的重担”,而每位附中的同学对这首校歌都是很有感情的,我们每天唱着校歌,也就沉入了那种意识之中,所以罗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在高中时代,他其实是个标准的大中国意识者,这也就是说即使是陈水扁身边的幕僚,一位标准的台独支持者,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也曾经是大中国意识的坚定支持者,这种例子其实真是不胜枚举的。

  换句话说,敌对关系并不是两岸成为异己关系的关键因素,在我看来,真正的关键因素还在认同的问题上,兄弟反目,只要彼此还认这个家,就终有修好的可能,但若彼此不再认这个家了,那可能就是永成陌路。所以台湾其实是在认同上出了问题,当人们逐渐不再接受中国认同了,两岸也就渐渐成了异己关系。当然,如果更学理一些地说,认同也有许多不同的面向,所谓的中国认同可以是指“政治的、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等等面向。如果就这些比较细分的面向来说,两岸在“政治的,国家的”面向上,一直存在着认同分歧,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两岸曾经长期维持敌对关系的原因,但诚如上面所说,这一面向的认同分歧并不必然导致彼此成为异己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的,文化的认同上,两岸始终不曾断裂,可是任何明眼人都会看到,这些年来两岸在民族的,文化的认同上,正在快速地断裂之中,而且越是年轻人,断裂的速度与程度就越快、越彻底,这样说有根据吗?

  有很多人引述台湾陆委会这些年委托政治大学所做的民调,其数据都证实了这个现象,可是厦大台研院的刘国深院长也曾多次质疑这个长期追踪的民调,由于问题设计的不够明确,比如说题目询问受测者自认为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之类,这样的问法,对中国人与台湾人这样的概念,其界义实在不够清楚,所以刘院长认为这些民调未必可靠。一年多前我看过一份在基本概念上最明确的民调,比如说该份民调问受测者,在台湾每个人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这件事如果描述为“我们中国人端午节要吃粽子”,受测者是否同意这样的描述?像这样的问题设计,应该是非常明确在询问受测者的文化认同,而且受测者误解的可能性也很小了,而这份民调的结果确实是令人吃惊的,因为在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上,台湾三十岁到六十岁的人口里,依然有六成左右的人口维持着中国认同,可是在十八到三十岁之间的人口,其情形刚好是颠倒的,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已经不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也不再认为自己隶属于中华文化圈。记得当时民调的执行者为了避免取样误差,还特别又加作了几百份三十岁以下者的取样,而其结果则完全一致,可见这的确表示了认同断裂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换言之,在台湾多数人的整体认同,正在逐渐从两蒋时期的“一族一国”(这一国是指“中华民国”)转换到“一族两国”(也就是广义的独台),再转换到“两族两国”的过程之中,坦白说,这现象确实是严峻的。然则这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