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本天皇家何以是迷一样的存在

http://www.CRNTT.com   2014-07-06 09:57:24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千年不遇的地震与海啸,随之而来的核辐射使半个日本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人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3月16日, 77岁的明仁天皇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明仁天皇说:“苦难的日子也许还会很长,但我们不要放弃希望。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为了明天好好活着。”这是二战后日本天皇第一次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国家不到危急关头,国民不到死生关头,天皇是不会公开发表讲话的。

  显然,电视里露面的天皇,已经不是神,也不是现人神。电视机传出的人声,已经不是“玉音”,也不是“神音”。“为了明天好好活着”,这是人话而不是神话。

  但是天皇究竟应该是以人的存在为好,还是以神的存在为好?这是有争议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就说过:“如果天皇不是神,神风敢死队的飞行员之死岂不是毫无意义?”在他看来,如果天皇失去了神性,那么日本必将失去它的精神。但同样是作家的三宅孝太郎则这样说:“天皇是日本人的肚脐。”这是非常俗的比喻,但意义深刻。

  这里的问题是,天皇还能代表日本的精神吗?

  如果得出结论说天皇再也不能代表日本的精神了,那么在国难当头时为什么还需要天皇出面讲话?

  如果得出结论说天皇还能代表日本的精神,或者,天皇代表日本的精神这点根本没有动摇过,那么皇宫里天皇家的一举一动为什么又总是处在国民的审视之下?如雅子妃的精神状况问题;如爱子内亲王不登校的问题;如德仁亲王和文仁亲王兄弟两人面和心不和的问题;如天皇患病,皇位争夺战提前爆发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为什么能成为媒体的炒作对象?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有这样被揶揄的吗?日本人对天皇的国民心还存在吗?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不是尼采,而是黑格尔第一个指出:涌动在现代宗教情感下面的是这样一种情感——上帝死了。

  那么,日本人是否也在涌动这样一种情感呢?这就是天皇家最大的谜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先不读日本史,也可以先不读日本文化史,只要先读读日本天皇家谜史,你就是半个日本通了。

  中国皇帝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日本天皇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天。以天子自居的皇帝,最后失守了天。以人神自居的天皇,最后守住了天。

  完全不同的思考,完全不同的路径。从这点来说,日本天皇制又成了一种模式——一种伸缩有余、张弛有度的世界文明的模式。

  题:日本天皇家何以是迷一样的存在

  作者:姜建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研究员,致力于日本哲学和文化的研究,积极书写、介绍日本及其文化,已出版有《另类日本史》《另类日本天皇史》《山樱花与岛国魂 : 日本人情绪省思》等。 

  【编注:姜建强先生新书《大皇宫——日本天皇家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本月出版,本文为该书序言。】

   来源:腾讯大家 2014-07-02 09:46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