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伊拉克战火和中国企业的海外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1:27:15  


 
  在热点地区经营的中国国企有许多特殊习惯,如现金积累多、习惯大量雇用本国职员、喜欢封闭式管理、遇到不测惯于用钱解决、喜欢走上层路线,等等,这些都让中国企业、员工容易成为各种针对性袭击的目标,并且有意无意地卷入当地的矛盾是非中,被迁怒者当作发泄对象。

  如果说,类似此前利比亚和此次伊拉克北部的“战火中风险”更易得到重视,那么另一些“没有硝烟的风险”则往往被忽视,而这些风险所造成的国家财产损失,未必在战祸之下。如中铁在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中因成本计算失误等原因,导致至少42亿元的损失。之所以出现这种“没有硝烟的风险”,一方面,许多国企和决策者责任心不强,预研不充分,一味“抢单”,盲目压低价格;另一方面,某些中国驻外机构片面将中标、签约当做衡量自身政绩的标准,对隐患、风险视而不见,甚至反感他人提及,最终导致“问题项目”出现。

  此外,一些国企在同一热点地区的盲目竞争,也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此前在苏丹,“三桶油”盲目竞争就曾给喀土穆当局以渔利之机;而在伊拉克,“三桶油”在南、北方的各行其是,也一度增添了政治上的被动,和经济上的内耗。

  如果在决策前做足风险评估、市场调查功夫,许多不幸的事件原本可以减轻甚至避免;如果有关方面和个人不是把能源、利润等要素放在过于突出的地位考量,更客观、更全面地分析投资、作业环境,决定项目取舍,许多灾难原本不应发生。事实上,在民族矛盾尖锐、恐怖活动和武装冲突频发的热点、焦点地区推进资源开发,如果安全得不到到切实保障,预想中的经济利益很难实现。

  如果有关部门能加强对海外相关地区的信息披露、信息管理,完善预警和通报体系,许多企业和个人在决策时就能多一些参照,少一些盲目;如果海外使领馆、经商处和其他相关机构,不单纯追求签约率和签约金额,多一些责任心和主动性,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有关企业和个人在海外投资、经营中能多一些冷静,少一些冲动;多一些对当地人、当地风俗、法规的了解和尊重,少一些盲目和自大;多一些依法经营的理念,少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主义;多一些大局观、公益观,少一些惟利是图和目光短浅,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化解反感和积怨,将大多数危机消弭于未然。

  当然,在危机爆发,热点凸显之际,发挥中国的大国影响力,运用国家机器和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手段,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海外权益,不但应该,而且必须,但在这方面,事后的应对、补救固然重要,事前的未雨绸缪、预警防范更是关键。化风险于无形,才是根除对中国海外利益威胁的上上策。

  作者: 陶短房 2014-07-02 07:12:07来源:中国青年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