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陷入通缩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14-10-21 09:39:39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讯/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的经济数据:CPI同比仅上涨了1.62%,创下56个月的新低; 9月份PPI同比下降1.8%,已连续31个月负增长。

  证券时报发表媒体评论人刘晓博文章称,公布上述数字的前后,恰逢欧美股市大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国际油价一度跌破80美元,并带动卢布显着贬值,于是整个市场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0月17日,A股也凑热闹般地走出一条长下影线。于是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中国已经陷入了通货紧缩,需要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真的是这样吗?

  文章表示,其实关于通货紧缩一直没有公认的、严谨的定义,所以大家在争论的时候,常常是站在不同的“平面上”的。比如“三要素论“认为,通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对照上述定义,我们就会发现,目前中国并没有出现“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普遍存在的只是“物价涨幅”在下降;货币供应量也没有连续下降,只是增幅在下降。所以,如果以官方数据为讨论基础,我们只能说中国出现了通缩的迹象,仅此而已。

  文章分析,一直对统计部门CPI的计算方式存有疑虑。这个指标体系一是不太透明,二是权重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比如只考虑了租房、房屋装修等因素,而没有考虑买房因素。统计部门的解释是,买房应该算投资。

  曾经按照统计部门公布的CPI数据,逐年推演了人民币购买力的变迁。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从1998年到现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上涨了37%左右。或者说在日常消费中,今天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1998年的73元。这显然不可能。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按照可比口径对照,普通家庭生活费用至少上涨了4倍,其中房价上涨了10倍以上。换句话说,CPI指标的缺陷,掩盖了真实的通货膨胀,得出的结论跟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明显不相符。而且,时间越长,这种差距就越明显。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回过头来看9月份1.6%的CPI涨幅,就不能那么“书生气”了。事实上,到9月末广义货币M2的增幅为12.9%,超过GDP增幅至少5.4个百分点。货币增长速度超过整个社会财富增长5.4个百分点,这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揭示了当前经济的真实情况。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5.4%才是真实的物价涨幅,但1.6%肯定是有缺陷的,是被明显低估的。

  所以,不赞成根据“有缺陷的”CPI和PPI数据,把中国目前经济状况定义为“陷入通货紧缩”,更不赞成以此为理由,逼迫央行全面降准或者全面降息。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