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就业“新常态”下加速经济升级步伐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09:05:10  


 
  正因如此,随着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经济的增长质量在显着提高,压减过剩产能(尤其淘汰落后产能)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齐头并进,“有保有压”并行不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投资和生产增速显着放慢。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为多年来最大降幅。

  近几个月来,政府加强了中西部铁路、棚户区改造、污染防治等制约长期平衡发展的“瓶颈”工程建设,积极增加公共产品供给,通过结构性政策安排加强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这无疑可以有力对冲房地产业的下行压力,但笔者认为,这更多还是创新宏观调控框架的一部分,毕竟,不论在经济“好”还是“不好”,必要的投资都是需要的。现在的关键是要看,一些本该压缩或清理的投资(将产生明显后遗症的重复投资、过剩投资)是否因保经济增长的一时需而被强力推出?

  让人欣慰的是,本届政府面对日渐增大的经济增长降速压力能“保持定力”,“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着眼于“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尽力 “主动作为”,不再出台“强刺激”措施,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持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微观放活等“强改革”,优先培育和激发广大中小微企业活力及创业创新积极性,达成预期就业“新常态”,夯实经济合理区间底部,从而进一步创造结构调整升级的空间环境和经济条件,并因此形成正向反馈的良性循环。中小微企业因其现实的特殊任务(吸纳就业以促经济转型调整)和未来创新责任(任何伟大企业都孵化于中小微企业),在本届政府调控框架中担负着基础作用。

  文章指出,我们可以归纳出本届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框架的基本逻辑:以简政放权“先手棋”和制度建设“连环炮”,厘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政府切实扮演好市场秩序“裁判员”和改革创新“守护者”角色,以培育和激发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活力和创新创造潜能,形成就业“新常态”,为全面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空间和时间,最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若该逻辑正确,那么宏观经济越“不好”,简政放权、微观放活的动力和压力就越大,除非发生不可预测的外部冲击可能击穿经济合理区间底部,否则投资稳增长的力度仍将适可而止。在当前就业目标压力解除的情况下,为维护就业“新常态”,四季度相关改革势必还会进一步加强,而“促改革”和“调结构”的空间还会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以预估,四季度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管理层仍会以维持此前的结构性政策为主,不会整体放松: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支持(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货币政策仍将总体稳健,并会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来微调以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确保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可得性和较低的融资成本。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