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赵灵敏: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变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1-17 10:19:36  


 
  此后历经辛亥革命、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意识形态各异,统治者的个人风格和理念也不尽相同,但中国面对西方时在实力和心理上的弱势并没有多少改变。由于兵荒马乱、毛泽东时代的闭关锁国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和学习并不系统,其中包含大量的迷思和误读。中国真正开始全方位和西方打交道、了解西方,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政治体系如何运作,经济情况如何,社会是怎么状况,两党制、华尔街投行、同性恋权益 等等,这些资讯的普及其实不过近30多年的事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旅游、留学或居住,中国社会关于西方的信息,虽然仍然不免受到意识形态宣传的干扰,但正在日益走向丰富、多元和中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的实力和自信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遭遇了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冲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连西方舆论也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伴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人看待西方的视角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一百多年来习惯的仰视,开始逐渐转向平视。不把别国放在眼里的极端民族主义固然令人侧目,那种认为“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的右派公知话语,也同样不再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用正常和平等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好与坏,以及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差异。

中国和世界都须调整

  这样一种国家实力和民众精神世界的变化,反映在外交上一是日益强硬和不妥协,敢于为捍卫核心利益得罪人;二是从以往的事情发生被动应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主导话题和规则制定、未雨绸缪先声夺人。对这种转变,无论是世界各国和中国自身,都还处在适应的过程中。对于其他国家,它们在过去30年里看到的是一个友好大过天、事事韬光养晦的中国,在这个阶段,中国主要是一头经济动物,满足于利用全球化的好处发展经济,遇到不公平的事往往只是口头抗议一下,最后再花钱买平安。近年来,无论在南中国海问题还是中日关系,中国不仅在态度上日趋强硬,而且还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对抗措施。各国在惊诧之余,给中国扣上了“傲慢”“攻击性”的帽子。但应该看到,中国的转变不是一时的激愤反应,而是一个“新常态”的开始,各国需要在适应的基础上调整政策。这个调整的过程,对每个国家来说或长或短。像英国,它以经济利益为先,已经默认了中国地位的转变;对日本、菲律宾这样的国家,转变的过程显然要长很多。

  中国也同样需要适应自身的变化。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从软弱抗议到强硬出击,从闷声发财到合作共赢,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到制定者,在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中国外交史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人员构成、危机处理,官方的话语体系和行为方式,民众的精神面貌等都需要与时俱进,直面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