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基础设施建设应转型为“民生基建”

http://www.CRNTT.com   2014-12-08 09:16:05  


 
  投融资环节变革方向

  文章分析,“民生基建”应该怎么投?和传统基建投资有何关键不同?这一问题可以结合民生基建本身的特征来看。

  首先,民生基建项目具备一定的初始公益性特征,政府必须做出战略性布局,进行积极的主导和引导。无论是生态环保工程,还是养老院、医院、文化艺术中心,其前期投入都比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具有半公共产品性质。在项目初期,民营资本可能积极性不够,必须由政府站在战略高度,做出全局性的规划和布局,通过国有资本领投,并给予补贴或在贷款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以美国为例,政府就对环保类投资项目有明目丰富的补贴。

  其次,民生基建项目在度过初创期之后的成长性和长期盈利空间还是很可观的,适合吸引多种资本形态积极参与。在美国,养老社区的现金回报率可以达到8%-12%,内部收益率可以到10%至20%左右,这一回报对民营资本有一定吸引力。建议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能够相辅相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方向。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基建投资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可以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在融资层面更加市场化,避免过去平台贷、城投债的简单融资模式下所产生的风险堆积。在PPP模式下,融资工具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尽管PPP公司发行的债券仍存在与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关联,但它并不是如传统债务那样由政府背书,而是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承担风险,这一过程相对市场化。三是在PPP模式下,多种所有制的资本相互监督,项目的管理成本也会有效降低。

  再次,民生基建项目具有完整的经营性特征,应在营运环节全力市场化。传统基建的项目比如高速公路,其成本回升期限相对固定,经营的差异性较小。而民生基建项目具有相对完整的经营性特征,所以应该在营运环节大力推进市场化,尽力做到市场化定价、市场化运营、市场化管理、市场化评估,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率和盈利性。如果民生基建项目的发起方是通过PPP模式组织起来的,营运的市场化也会天然更具基础。常见的PPP模式下项目的运营和维护都是由社会资本承担,因此项目在建立之初就可以选择在所在行业具备一定市场优势的社会资本合作方参与进来。

  由传统基建向民生基建转型,国民经济统计领域的变革也要跟上。在某种意义上,统计指标即是经济发展想要收获的目标,在目前的统计体系下,一些民生类领域的发展往往被湮没甚至忽略。建议由统计部门设计和定期发布一些与民生基建相关的重要数据,如环保指数、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养老产业投资、公共信息服务投资等。同时,也要把民生基建投资与政府政绩考评机制结合起来,从体制层面促进民生基建的推进。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基建投资领域的转型与改革也已迫在眉睫。如前所述,从传统基建到“民生基建”,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包括投资主体、投资模式、融资方式、运营方式,甚至社会经济统计和政绩考评体系等领域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为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中长期的发展打开空间。

  当然,要实现从传统基建到“民生基建”的转型,最重要的一个转变还是在思想意识上。我们必须从过去“钢筋水泥+GDP”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从“新常态”的角度去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和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战略重点,让基建从服务于引资、投资、生产,回归到服务于青山绿水、服务于生老保障、服务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服务于投资调结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和中国的未来。实现了这一转变,我们相信“民生基建”一定能够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