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果敢族”的由来

http://www.CRNTT.com   2014-12-30 11:59:02  


 
  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以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

  1658年3月,南明“小朝廷”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或降清,或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1968年以前,那里地方政权机构的官职,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之类。老百姓的服装仍然是明朝时的汉装,信奉的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由于他们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故一定保留了相当明朝官话。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特例。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缅甸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那里的封建领主制是一种特殊形态。当地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英缅殖民政府,依靠萨尔温江这一天险傲然独立,却也自我封闭了几百年。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直至1962年,当地土司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在整个北金三角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文化的脉络始终未被阻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