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周末分享:不做大师 要做现代中国的“士”

http://www.CRNTT.com   2015-01-23 13:43:36  


钱穆:不做大师 要做现代中国的“士”
  中评社北京1月23日讯/“外边有人说我是什么史学大师,又是什么国学大师。我哪里只是研究史学,其实我最喜爱的是文学。我哪里要当什么大师,其实我心里真正要做是要做一个现代中国的士。”中国文化大家、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如是说。

  命运往往厚此薄彼,难显公平。当我们慨叹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大师的时候,却不得不感慨上世纪上半叶大师成批的出现。成批的大师中,甚而有不少没有上过大学、缺乏完整教育经历的。他们凭借自学、苦学,开辟出了广阔的学术空间,并得以跻身大师行列。这当中,钱穆(1895—1990)是一个代表。

钱穆:读书为学就是安身立命的所在

  钱穆,江苏无锡人,12岁丧父,因家贫无望上大学,1912年,18岁的他中学没有毕业即退学,只好自学。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开始了此后“读书、教书、著书”的人生历程。前后教过10年小学,8年中学。1930年,36岁的钱穆凭一部《刘向、歆父子年谱》深获顾颉刚赏识,经他推荐,到燕京大学任教,从此走上大学讲坛,任教于南北各大学,直到92岁在台北素书楼告别讲坛,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多年。他自称“上堂教书,是我正业”,更可贵是1949年后出走香港,在“手空空,无一物”的艰难环境中创办新亚书院,为香港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弘扬中国文化的学术人才。

  钱穆在中国现代史学界中,自成一派,主张博通以区别于一味求专精的主流史学。抗战期间在云南蒙自撰写的《国史大纲》,是近代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通史著作,书中鲜明提出要对本国历史抱“温情与敬意”。后渐转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研究与阐发,晚年致力于朱子学研究,留下巨著《朱子新学案》,临终前领悟“‘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钱穆凭自学成才,虽然他说:“青年人只要有可能进学校从师研究,还是循着正规教育的程序以求上进为好。除非是万不得已,才采取自学的途径。因为在学校里,不仅可以有系统地研究各门课程,还可以与良师益友从切磋琢磨中,增进内心的修养,完成伟大的人格,奠定学业与事业的巩固基础,那比自学究竟要好得多了。”但他能够成就如此的学问人生,在读书为学上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