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常态下税改应有利经济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2:29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慢,但结构趋于调整优化;税收增速加速下滑,但与GDP增速进一步趋同;税收占GDP比重仍在提高,但宏观税负趋于稳定;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经拉开帷幕,但改革难度不断加大;税收发展目标明确,但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反映了新常态下中国税收改革发展新的趋势和特征。

  税收增长新趋势

  经济参考报发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教授胡怡建文章表示,2014年,中国实现税收收入119158亿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7.8%。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增速最低的年份。应该说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收增长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1994年至2011年税收出现了超常增长,而2012年起税收增速出现快速回落,并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税收增长新趋势。

  2012年以来,中国税收增长率急剧下滑,2012年为12.12%、2013年为9.86%,2014年进一步下滑为7.81%。上述税收增长呈以下特征:一是增速大幅下滑,由2011年最高时的22.57%,下滑至2014年的7.81%,下滑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实属罕见;二是增速下滑呈加速度,2014年GDP增长7.2%,较2011年下降2个百分点,而税收增长7.81%,较2011年下降14.76个百分点,经济下降1个百分点,税收下降7.38个百分点;三是税收与GDP增速逐渐趋同,2011年GDP增长9.2%,税收增长22.57%,差异为13.37个百分点,2014年GDP增长7.4%,税收增长7.8%,差异为0.4个百分点,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由于税收已由高增长变为中低增长,增速与GDP基本趋于同步,税收继续下滑的可能性在减少,但税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现行中低增速的可能性在上升,并将成为新趋势。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是经济增速放慢将使税收增长基础回落;二是对房地产实行宏观调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虚拟经济更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抑制高税收贡献行业膨胀,使税收超常增长中的结构性因素作用削弱;三是未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将抑制税收超常增长趋势;四是未来货币政策依然将影响资产性税收增长。

  宏观税负新特征

  文章分析,作为反映税收与GDP比值的宏观税负,其高低取决于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关系。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收高增长也带来了税收占GDP比重持续上升,由1994年的10.59%,提高至2014年的18.72%。上述宏观税负水平变化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大幅提高,由1994年的10.59%提高至2014年的18.72%,分税制改革以来提高了80%左右;二是趋于稳定,近几年随着税收增速下降,宏观税负也趋于稳定,2011年-2014年宏观税负分别为18.72%、18.88%、18.88%和18.71%,2014年相对于2013年和2012年还略有下降;三是升幅低于财政,1994年至2014年,财政收入占GDP由10.79%上升至22.0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也由98.25%下降为84.90%。

  在国民收入既定前提下,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此消彼长,税收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是以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为代价。科学合理的税负水平并不在于如何提高税收占GDP比重,而是能寻找到既为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治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稳定可靠政府财力,又使宏观税负保持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社会公民可承受合理范围之内水平。自1994年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科学合理的宏观税负出现过三种不同观点或主张。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面对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低,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过低的严峻财政形势,主流观点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并成为分税制改革制度设计所考虑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两个比重不断提高,国家财力增强,以及社会对宏观税负偏高不满情绪上升,社会要求减税呼声日益高涨。尤其为应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结构性减税主张成为主流观点,并在政策制定上得以实施。然而,随着2012年以来中国税收增长大幅下滑,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和政治局会议《方案》的基调是稳定宏观税负,即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

从提高两个比重到结构性减税,再到稳定宏观税负,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宏观税负内在要求。未来中国宏观税负的总基调是稳定,其主要措施:一是稳定水平,宏观税负总体稳定增长,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既不刻意提高,也不宜过分降低,在条件允许前提下,进行政府收入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在出台有可能增加税负新税种时,需相应调低减轻已有税负的老税种;二是调整结构,主要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提高税收在政府收入中地位,减轻非税负担以及在提高个人直接税时相应降低企业间接税,使税收负担公开、显性、透明;三是优化支出,重点提高居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公共事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宏观税负与各收入阶层所实际享受的社会保障之间的关联,体现税收的民享性。

  税制改革新思维

  文章指出,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税收增速也出现下滑。虽然经济趋冷,但税改升温,国家不但出台了一系列税改新举措,并正在酝酿着更有力度的新改革。税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横向层面,涉及国家与企业及个人之间利益协调;在纵向层面,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尤其是当下面临经济新常态,保增长、稳税收任务十分艰巨,涉及各方利益调整的税制改革会变得更加艰难。因此,有效的税制改革需要在顶层设计的思维下,由相关主体通过实践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税制改革方案、内容和步骤,充分调动和发挥改革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取得改革共识,坚持改革方向,抓住改革机遇,推进改革进程,把握改革节奏,争取改革成效。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