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对经济下行要有“闯关东”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5:02  


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需要全社会都有“闯关东”精神。
  中评社北京4月15日电/近日,李克强总理奔赴长春“督阵”东北经济,提出要重拾“闯关东”精神。今年以来,受“三期叠加”及外部经济金融变化,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应该看到,宏观经济下行并不仅仅关系到政府发展经济职能,而且也会真实影响到主要市场主体切身利益。因此,为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除地方政府之外,市场主体也需要有“闯关东”精神。

  经济下行存在预期自我实现机制

  证券时报发表经济学博士项峥文章表示,经济行为预期是社会经济交易函数里的一个重要变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消费与投资水平。在2008年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决策层曾经提出“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的观点。所谓“信心”,其实也就是对宏观经济发展前景预期。如果前景预期与当下经济表现保持一致,那么易引发广大市场主体跟随主流预期行事,进而产生预期自我实现机制。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除经济体自身发展需要换挡因素外,市场主体预期不稳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是经济刺激政策效应持续衰减,加重了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能否很快企稳回升的忧虑。

  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萎缩也一定程度减少了市场主体扩张经营规模的意愿。这种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不稳定的预期,势必减少社会消费与投资规模,还会形成进一步的反向激励作用环,从而增加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

  稳增长也是市场主体的事情

  文章称,宏观经济未实现潜在增长率关系人民生活福祉。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储备丰富,市场规模巨大,经济潜在增长率应该较高,具备保持长期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而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未能实现潜在经济增长率,不仅仅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社会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损失。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益都会受损。其实,这个道理是最简单不过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可见,稳定经济增长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市场主体的事情。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受创最重的国家。当年11月11日,韩国外汇储备仅38.4亿美元,而两周后需要偿还的外债就达100亿美元。1997年12月3日,韩国几乎“被枪架在脖子上”、“无条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提供的570亿美元纾困方案。但同时,200多万韩国人捐出黄金总额高达10亿美元,有些人几乎倾其所有,正是这种精神和普通民众同心协力,才使得韩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闯关东”精神需要在全社会提倡

  文章提出,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需要全社会都有“闯关东”精神。在明清时代,东北属于边远地区,多为发配流放场所,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即使是满族人定鼎中原后,东北也属于穷山恶水之地,也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但就在晚清与民国时期,凭着东北人祖先关内人的“闯关东”精神,坚韧不拔,使东北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时下,“闯关东”这种精神更需要在全社会提倡。“闯关东”是为了营生,虽然眼下艰苦,但前景美好。正如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转型面临重重阻力,甚至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关闭产能过剩企业,淘汰环保不达标企业等等,可能会带来暂时经济增速滑坡和社会就业问题。但经过产能更新升级,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态势一旦形成,将会形成宏观经济长期良性发展运行轨迹。

  “闯关东”也是为了与过去生活方式决裂,否则也无需千里赶赴关东,承受过程的艰辛与痛苦。中国过去经济粗放增长已经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低效配置问题,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就是要告别过去经济发展方式。对地方政府而言,“闯关东”就是要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新途径,实现地方经济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升级。对企业而言,就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加快培育创新思维,努力培养创业勇气,通过个人价值实现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