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黄梅波:台湾设置的壁垒让两岸金融合作难深入

http://www.CRNTT.com   2015-08-02 00:09:23  


  中评社香港8月2日电(记者 张爽整理报道)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黄梅波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就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与两岸金融合作问题在第六届台湾研究新跨越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她认为,台湾单方面的抗拒、当局设置的种种壁垒是两岸金融合作难以深入的关键原因。

  黄梅波指出,从改革开放开始,海峡两岸的经贸活动和金融合作相继展开,两岸金融合作在政策的推进下循序发展。但是,从2013 年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后不久,两岸关系和金融合作直转急下,《服贸协议》在台湾遭遇了最严格的审查,且受到多方力量的反对和阻挠,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也更是无实质性协议签署。

  黄梅波说,时至今日,大陆方始终在为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两岸经贸金融往来积极主动地斡旋奔走,而《服贸协议》在台湾遭到严重反对使得两岸金融合作变冷,她指出,两岸经贸以及金融合作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

  一方面,两岸金融合作受制于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局限。大陆台湾双方仍然通过香港的金融机构进行人民币清算,原因之一是大陆目前仍实施资本账户管制,出于管理的需要,境外人民币清算服务主要只能通过香港金融机构清算,二是香港相较于大陆人民币管理办法较成熟完善。此外,两岸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协调不对称,这必然会成为双方金融合作往来参与者的担忧和顾虑。再者,两岸的语言文字使用不同,金融业统计口径、会计准则、专业用语的习惯和规定也不同,这给双方的合作中基础的交流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另一方面,台湾单方面的抗拒、当局设置的种种壁垒是两岸金融合作难以深入的关键原因。由于两岸政治互信不足,政策性的障碍成为影响金融合作的重要因素,例如:市场准入资金要求高、市场准入审批严苛、以及在法律或具体行政审批上加限制性条件等等。

  另外,台湾对于市场开放对当地金融企业的冲击担忧过重,保护心理过强,就两岸金融总体开放程度而言,双方对银行业的开放最高,其次是保险业、证券业,且台湾方面对大陆的开放程度要远远低于大陆对台湾的开放。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