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智库杂志:台湾年轻世代缘何缺失中国认同?

http://www.CRNTT.com   2015-08-29 00:06:07  


 
  (三)价值分歧。美国学者威廉·布鲁姆(William Bloom)认为“国家认同”不是一组价值,而是人们分享这个价值的程度。认同的界定必然要以价值观的认同为核心,从而政治认同的核心就是价值观的认同,在“我们是谁”的不断追问中,群体真正认清自己的身份,从而发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探索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台海两岸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台湾的年轻世代生活在民主化成长阶段,理所当然对台湾民主和自由有高度的自信和认同,产生对民主过分的优越感。由于“人们一般很少接触那些和他们相信的东西不一致的信息”,他们对大陆“威权体制”与“人权自由”有高度疑虑,不能接受当前大陆的政治体制,认为大陆没有台湾那样重视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除政治价值分歧外,两岸之间的文化价值和生活差异更是让台湾年轻人不愿意接受与大陆融合的关键。受中华文化“一元中心——边陲观”的影响,台湾民众在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之间,逐渐选择以“边陲”台湾作为他们认同的政治符号,放弃了对“中心”中国话语权的争夺,这也是导致年轻世代无法从政治上认同国家的文化选择因素。

  (四)认知结构障碍。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是个人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人的思想接受和认同行为,总是会受到自身已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并按照自身已有的“思维定势”接收、过滤、核对总和传播相关信息。台湾经过几十年的社会融合、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塑出以台湾为主体思考空间和民粹逻辑,年轻人刚好在李登辉、陈水扁修改历史教科书、灌输“台独”理念的环境下成长,造成年轻世代认知上对中国的“空白”,不再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意识与认知。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台湾是一个“国家”,中国是另一个国家。此外,年轻世代自身的认知结构还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对民族和国家历史的知识和理解水准有限,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不足等,都是阻碍青年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归属和“国家认同”的不利因素。

  (五)外界因素干扰。当代国际社会受全球化影响,“国家认同”危机已成为影响各国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的普遍问题。台湾年轻世代虽然是群体“国家认同”的主体,但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消费主义思潮副作用的冲击。消费主义语境下,追求“小确幸”的台湾“草莓族”锺情于去政治化的“纯粹消费”,被变化不定的消费商品或明星、广告和科学幻想人物的媒体图像的“个人化”、“符号化”所左右,年轻世代往往自觉和不自觉地以此弱化或代替民族和国家等的集体认同,从而削弱对“国家认同”的追求。此外,美、日等国对两岸发展的干预、不确定的政治事件以及两岸食品安全问题等,都有可能造成台湾年轻世代对中国认同度的波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