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反思青年交流 如何推动融合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7-11-28 00:17:16  


 
  (3)目前台湾执政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大陆工作重点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因蔡英文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一个中国”核心意涵而陷入僵局。杨开煌提到台湾社会面对大陆产生的五大焦虑④,那么提供台湾青年的创业、就业,以及社保、医保的解决,就化解了台湾青年的个人发展与未来的焦虑,是具体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为两岸最终实现“心灵契合的统一”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工作。

  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内涵与维度

  融合发展不是强制力量可以达成的,更多的是透过相互渗透和融合,类似罗伯特·帕克提到的“个人与群体从其他群体获得记忆、情感、态度, 并且共享他们的经历和历史, 逐渐融汇成共同的文化生活”⑤。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既是两岸青年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也是相互交流、互动、接纳和认同的结果,既是群体层面的相互嵌入,也是政策层面的包容和接纳,是构建在迁入地和迁出地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基础上的兼收并蓄的新的命运共同体⑥,从而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体来讲,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它确保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能够获得必要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和机会,能够全面参与大陆的经济、社会福利和文化生活。⑦融合发展更强调青年积极而充满意义地参与、享受平等、共享社会经验并获得基本的社会福利。

  西方针对社会融合的测量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多维度、多层次、多变量、多指标的复杂体系。“二维度”模型、“三维度”模型、“四维度”模型,是测量方法中的典型代表。⑧本文定义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四个维度,如下⑨:⑴经济融合:就业和收入。主要通过台湾青年在当地经济活动中的嵌入度来看。经济融合是基础,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的获得促进了台湾青年在大陆城市中社会地位的提升。⑵行为适应:语言、规范和习俗。台湾青年逐渐掌握当地社会方言、适应当地生活习惯的过程。⑶社会融合:社会网络。关系对应的是中国家庭本位社会的展开,它是对血缘、地缘以及扩张而来的各种关系的概括性思考,关系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保证了两岸青年交往各阶段所需要的信任。一种是台湾青年原有的在大陆的人际关系:亲属、同学或同乡等,一种是新建的当地人际联系,如朋友、同事。一般台湾青年比较依赖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的关系,获得外界信息资源、求职途径等,在城市迅速扎根,再扩展交际圈,融入新的群体而形成的后致网络。⑷身份融合:归属感和共享价值,也就是命运共同体。两岸共享价值是和谐辩证法,这也是中华文化的认识论基础。与西方消灭另一方的冲突辩证法相比,中华文化的和谐辩证法是中庸之包容,是相互肯定,自我包含他者,A包含非A,是整体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极。⑩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各自包涵对方,相互激荡,成为新的和谐体。中国人的智慧就体现在“仇必和而解”中,不少方面看起来可能是冲突的,但可以共存,事物的可转化特性本质表示他们在本质上是非冲突的,用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最终是要形成一个新的命运共同体,并不要求原有文化全部消失,而是强调原有文化以新的模式,存在并贡献于新的共同体中。

  融合发展为两岸青年交流发展提供新视角,更具有建构性,不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筑了一个中间目标,而且描述了一个持续发生并且任何人都介入的过程。总的来说,各维度之间具有交互性,而不是先实现一个领域的融合,然后再进行下一个领域的融合。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由错综复杂且持续不断的关系构成的过程,是一种生成而非存在,一种涉及行动者和制度的实践性生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