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智库:台湾民意转变与融合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1-03 00:05:45  


 
  2、两岸社会、民生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规范逐步确立,两岸交往内涵日趋丰富。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分别成立了各自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协会与海基会。1992年11月,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首次在新加坡举行商谈,签署了4项协议。2008年6月,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商谈。2008年至2015年8月,两会先后举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涉及食品安全、船员劳务合作、农产品检疫检验、计量检验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医药卫生、核电安全、气象地震监测、民航飞安与适航、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等多个领域,并达成诸多重要共识,在相应领域构建起资讯通报与交换、业务会面与合作、管理与保护、人员交流与互访等方面的规范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协处等制度化合作机制,拓展了两岸交流合作领域,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推动了两岸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台湾民意对两岸交流出现徘徊与游离心态

  30年来,两岸经济社会的交流合作促使两岸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但在两岸打破隔绝状态的同时,台湾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台湾政治发生自1949年以来的最大变化。在台湾政治开始向西方政党政治转型的背景下,民主化、本土化不断推进,岛内民意在“台独”势力长期操作下形成的“台湾主体意识”高涨,对两岸关系发展造成一定干扰。

  一方面,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尤其给台湾同胞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受到台湾民众的普遍欢迎。这一点自2008年以来已经得到了诸多民调的验证,甚至民进党在其话语体系中也不得不改变了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调。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后,其两岸政策导致陆客大幅减少并使岛内观光服务业受到巨大冲击,备受台湾民众的质疑和不满,岛内社会民意更认识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台湾社会发展之必要与可贵。

  另一方面,台湾政治转型带来所谓“本土化”进程对岛内民众的政治认同产生重大影响,“台独”势力在岛内急剧扩张。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被岛内绿营势力操作,造成台湾民众心态上的一些疑虑和失衡,突出表现在:一是大陆崛起及两岸关系发展带来对台湾的磁吸效应,对所谓“台湾主体性”的冲击引起台湾民众的焦虑与不安心理;二是台湾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新世代的“相对剥夺感”,被“台独”势力操作成归咎于两岸关系发展。以最重要的两岸经济交流为例,大陆已从过去的被动方、受惠方变成主动方、施惠方。从结构上看,大陆从生产基地变成消费市场;从路径上看,大陆从引进者变为合作者,其本质已是输出者;从关系上看,台企与陆企一起或借助大陆走向国际市场和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显着增强;从需求上看,大陆对两岸经贸的刚性需求趋于下降,而台湾则趋于上升;从影响上看,大陆宏观经济政策对台湾经济影响力趋于扩大。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综合实力继续上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推进,台湾在两岸交流中面对大陆崛起的进程仍将经历一段心理调试期。而近年来台湾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并未有效遏止,仍然存在绿营势力刻意操作的空间,尤其是台湾社会弱势群体、青年群体更易于陷入民粹化裹挟,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的力量,也可能被操作成为政党政治竞争的议题,影响政治进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