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政府不能靠土地过日子

http://www.CRNTT.com   2010-04-07 11:30:00  


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是“地王”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评社香港4月7日讯/“现实的问题在于:当高速疯转的房地产业创造出一座座表面繁盛的“空城”之后,社会拿什么去兑现资本价格?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房地产市场是可怕的,但某些地方财政早已欲罢不能:财政靠土地过日子,一旦房市退热,财政怎么过活?这是一个饮鸩止渴式的恶性循环。”《大公报》今天登出邓海建的文章,强调“政府不能靠土地过日子”,文章内容如下:

  所谓土地财政,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主要靠卖地维持财政收入的主体部分。只要地价高处不胜寒,即便抛开建筑成本、交易成本等不谈,房价自然也不会莫名其妙地跳水。因为招拍挂供地制度无可置喙、价高者得的游戏规则毋庸置疑,剩下的,只能批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现状。这个思路是良善的,但问题是,如同市场上面包价格高,先是骂厂家无良、后来怪销售者暴利,最后终于醍醐灌顶说“面粉太贵”──将房价问题归咎于土地财政、并试图以扭转土地财政的方式解决房价问题,注定只是一厢情愿的天真。

                财政结构失衡

  解决面包太贵的根本,在于提高面包的劳动生产率,这是所有商品“价廉物美”的唯一可能性语境。房价问题,表面是房地产市场的症结,而实质却指向地方财政的结构性失衡。如果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各大中城市的“地王”,尽管数字不断刷新--比如北京最新的“地王”,中信地产以52.4亿元的总价加冕,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9.12万平方米──但实际上,这个价格比之于香港,仍有相当的差距。2010年2月22日,香港举行虎年首次土地拍卖,一幅邻近将军澳地铁站的地皮以高出开拍价68.5%的价格成功售出,为特区政府带来33.7亿港元的财政收入,地盘面积13.24万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相当于0.0929平方米)。即便从综合物价水平等因素考量,香港的这块地价,含金量也丝毫不逊色于内地的“地王”。可是,当地民众为何没有义愤填膺?舆论为何多很平静、甚至欣喜?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土地是稀缺资源,价低反而显得诡异。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年终盘点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5000亿元。这数字本身没什么好说的,我们的“土地财政”问题,并不在于“地王”让公众很受刺激,而是“地王”背后的问题让人纠结:土地财政创造的财富,有没有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高价土地之后的居住保障工作落实得如何?“地王”之外,我们的实体经济有没有支撑起地方财政的能力?─最后一个问题比“地王”及高房价更为核心:如果实体经济向好,房价高一点,购买力完全可以消化;如果实体经济向好,土地卖得贵一点,有充分的市场,也不至于形成资本泡沫。

              做大实体经济

  现实的问题在于:当高速疯转的房地产业创造出一座座表面繁盛的“空城”之后,社会拿什么去兑现资本价格?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房地产市场是可怕的,但某些地方财政早已欲罢不能:财政靠土地过日子,一旦房市退热,财政怎么过活?这是一个饮鸩止渴式的恶性循环。

  其实,地方财政以地生财的思路未必需要动辄得咎,关键是,与之对应的实体经济有没有发展起来?要遏制土地财政乱象,中央输血依然治标不治本,根本还得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只要真正让做实业的人享有尊严,还怕资本一直偏好投机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