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粮食流转体系亟待重塑 | |
http://www.CRNTT.com 2010-07-23 07:59:53 |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时评人刘晓忠文章表示,虽然国家粮食局坦承未发现中储粮违规收购小麦、哄抬价格的证据;但承担粮价维稳和防治谷贱伤农权责的中储粮,如今却被质疑哄抬粮价,发人深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规定,若中储粮参与了高于最低托市收购价“抢购”粮源,则不免有助涨杀跌之虞。 当前中储粮所遭遇的哄抬粮价之质疑,是否源自现有的粮食托市收购体系的中储粮独家垄断之格局?事实上,2010年全国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增加了中粮集团和中国华粮物流集团,非中储粮独家垄断;而当前市价突破最低托市收购价恰发生在中储粮垄断地位打破的当下,以不容雄辩的理据表明,垄断不是主要原因。 文章认为,当前需要反思的是粮食托市收购体系自身所难以回避的两难之局。首先,有关部门以什么样的最低收购价才能既避免粮价上涨导致真实通胀高企,又避免谷贱伤农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这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今年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显着低于市价;超过最低收购价就认为是哄抬物价,与其说是对中储粮行为的质疑,倒不如说应该反思最低收购价之合理性。同样,若当前最低托市收购价高于市价,表面上避免了谷贱伤农,但由此形成的损失则需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和农发行优惠贷款所承担;而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于居民缴纳的税费,这意味着最终的结果依然为全体纳税人所负担。同时纳税人还需要承担政策性粮库建设运营费用和庞大的中储粮等机构员工的薪资福利负担。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