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我们需要真实的鲁迅——祭周海婴

http://www.CRNTT.com   2011-04-09 11:08:04  


周海婴幼年与父亲鲁迅、母亲许广平
 
  其二,去工具化。鲁迅是谁?相信不少人脱口给出一个答案,但在周海婴看来,这是一个艰难而沉重的追问。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鲁迅“面目全非”,他被赋予了光怪陆离的油彩,贴上了非同一般的标签,这让周海婴陷入了不安与困惑之中。周海婴甚至有些“抱怨”,在20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鲁迅被严重地“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了,一个已经“阶级斗争化”了的鲁迅,一个除了用“战士”这个名词来说明以外就找不到词汇来说明的鲁迅。

  周海婴的抱怨令人共鸣,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乃至于50后、60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鲁迅,即作为战士的鲁迅,即革命家排在思想家和文学家之前的鲁迅,即单一化、脸谱化的鲁迅,而这,离真实的鲁迅相差甚远。鲁迅,首先是作为文学家而存在。凸显一方面,削弱一方面,实际是“肢解”鲁迅、模糊鲁迅和消费鲁迅,即便神化鲁迅、圣人化鲁迅,也是对鲁迅的不尊重,是将鲁迅工具化,正如周海婴所称,这个“意识形态化”了的鲁迅体现更多的实际上是一种实用价值,而他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则被大大地简化了。

  其三,去垄断化。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很难,不仅受到既有定论的束缚,还受到鲁迅研究界的阻力。鲁学一度是显学,靠鲁迅吃饭的人多了去也,还原鲁迅、阐释鲁迅、丰富鲁迅,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也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在研究界谁把握了解释权,谁就拥有话语权,谁也就有了利益。简言之,谁垄断了阐释鲁迅的权力,谁就有了看不见的种种利益。

  鲁迅之孙、周海婴之子周令飞曾深有感触地说,鲁迅研究界的水很深,“水深就是说你看不到底,而且很浑。很多人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慢慢形成一些流派、山头、小集团,也有些人在研究过程中,目标、出发点并不很正确,很多人一辈子无私奉献给鲁迅,但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走到了瓶颈,牵扯到政治、意识形态,牵扯到各种人的不同理解,有禁区。”连鲁迅后人都感到鲁研界的水很深,因水深而感到无奈,这不能不令人怅然,更让人感到还原鲁迅之难、之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撰写著作《鲁迅与我七十年》,到出版母亲许广平完整记录鲁迅一生的《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从马不停蹄地作还原性演讲,到“祥林嫂”般重复常识、呈现真相,周海婴走的是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这条路于其本人、其家族而言,是为了求得一种内心的平静,是“拨乱反正”;于我们这个民族而言,则是一种提醒,再也不能过度消费和工具化文学巨擘了,历史毕竟不能也不容遮蔽、夸张和修葺。

  鲁迅在《三闲集》里说过,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无聊。过誉不妥,过毁也不妥,我们需要真实的鲁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