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失衡的广东学“慢跑”

http://www.CRNTT.com   2011-04-30 08:33:34  


 
  “绿道立法”试点已开始

  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美国绿道相比,珠三角的绿道网建设有何不同之处?林木声向《中国经济周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美国绿道有三大特点,一是起步早,里程长,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步,迄今里程已达9万公里;二是美国有法律保障,规划、建设、管理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三是在绿道理论研究、功能开发、公众参与和资金保障上,有一套成熟的运转机制。“美国的土地私有制令绿道用地比较麻烦,但美国公众特别是社会志愿组织的参与,消解了这个不利因素。”

  珠三角起步晚,但也有优势。从严格的意义来说,美国的绿道网有些仅仅连通,但没有“绿”,仅是慢行道而已。“而我们‘绿’的要求很高,超过了美国。”

  “我们也要建规立制。目前,已经在深圳和珠海试点,因为他们有立法权。在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先搞规范试点,地方性法规不行,先做一个行政规章也行。”

  林木声认为,绿道的管理比建设更重要,如果建好了老百姓不满意,那就是做无用功。“绿道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领域;绿道的吸引力源于绿道类型和功能的多样性;绿道的生命力在于必须选择与当地社会需求相适应并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式。”

  “今后,我们要积极开发绿道的功能,譬如,休闲功能、运动功能、人文教育功能、科普功能还有旅游功能等。”林木声说,“这是一门大学问。”

  让市民安心上街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林木声坦言,他内心一直有个观念上的纠结,那就是:绿道网能否发展成为城市的慢行系统?

  所谓城市慢行系统,即在城市建立遍布全市的人行道或者单车道,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安全骑车或者步行。

  这不是新概念。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时,原本有慢行系统,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骑自行车的人锐减,大家都时兴骑摩托车,行人也不多,于是,有些城市在城建中,干脆就取消了慢行道,有些甚至连人行道也没有了。

  林木声希望,能借建设绿道网之机来恢复城市慢行系统。

  如果绿道网是供市民闲暇休闲之用,那么城市慢行系统则为市民出行之用。前者要求有道、有绿、有网,但后者仅需要有道、有网。不过,后者的网要比前者密得多,是城市的微循环系统。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上城市慢行系统,可以低碳出行,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林木声说:“城市交通不仅能让汽车风驰电掣,也要让老爷爷牵小孙子可以安安心心地上街。”

  但林木声副省长的设想,在很多专家看来,有些“奢求”的意味。“现在,城市格局已定,特别是特大型城市,道路和周边的建筑物都已成形,供车行驶的路面尚且不够,何从划出慢行道呢?城市慢行系统取消容易、恢复难。”有城建专家说。

  但也有交通专家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城市慢行系统理应恢复。城市交通系统的改革迫在眉睫,而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城市市区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恢复城市慢行系统,限制私家车出行。

  连港通澳

  林木声向《中国经济周刊》描绘了珠三角绿道网的未来:从201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完成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用五年时间完成广东全省绿道网建设。

  按照“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计划,各地要全面配套完善珠三角省立绿道的绿化和驿站、标识、环卫等功能性设施,使绿道网更加便利、宜人、舒适、安全;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绿道建设,让绿道嵌入群众日常生活,并与省立绿道连通,提高可达性。

  “未来,我们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与港澳连通,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港澳尽管并没有建成绿道网,但并不妨碍我们和他们连通。二是向粤东西北延伸,让绿道网贯穿全省。有了珠三角的先行先试,他们的建设将会更有经验,造价也会更低。”林木声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位于粤北的清远市和粤东的汕头市、粤西的云浮市已经开始行动。

  “到‘十二五’末,绿道网将贯穿全省。”林木声语调畅快地说,“届时,广东全省将形成一张一路山水相依、林茂草萋、城郭稳约,一路欢歌笑语、其乐融融的绿道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