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谁来“南巡”?

http://www.CRNTT.com   2012-01-21 09:50:22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讯/“在邓小平‘南巡’20周年的今天,人们期待着执政党能够再次寻找到改革灵魂,再次杀出一条血路,把中国的改革事业推到下一个阶段,以实现执政党“立党为公”的理念。”新加坡联合早报昨天登载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文章《中国:谁来“南巡”?》如是说,详论如下:

  如果说邓小平1992年“南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为经济改革找到了突破口,那么今天所需要的第二次“南巡”,就是要把社会改革确定为执政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为下阶段的主体性改革,并且找到政策执行的突破口。

  改革遇到了困难,人们自然诉诸于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当然不可或缺,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政治改革?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走政治激进化的道路是最危险的。无论是苏联东欧共产主义的解体、中国1980年代的经验,还是近来中东北非的动荡都说明了这一点。从民意的角度来说,政治改革的议题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但一旦政治激进化,就会导致国家进入一个毫无发展方向的困境。

  社会改革要优先于以选举民主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世界历史证明,以民生促民主,人们才有可能得到好的民主;反过来,以民主促民生,还没有成功的例子,坏民主的例子则不少。中国的政治改革必须有序推进。实际上,中共十七大已经确定了“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路径。很可惜,这些年来,政治改革处于停顿状态,在一些重要方面尤其是法制和法治方面,甚至出现重大的倒退。政治改革停滞不前的局面要改变,但很难成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在社会改革。

  首先,为什么要把社会改革界定为下一阶段的主体性改革?这里有几个主要原因。第一,通过第一阶段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改革,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得到确立。经济改革仍有很大的空间,但主要是制度的改革或者改善问题。总体国家制度要得到改革,就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较之以选举政治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并未涉及政治精英的核心利益,而且社会上下容易取得共识,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较之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可控性也高。就是说,即使犯些错误,比较容易纠正。政治一旦激进化,就很难控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