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滇西远征军寻访:付心德,115岁的抗战老兵

http://www.CRNTT.com   2013-04-14 10:03:45  


付心德,原籍河南项城,1901年生,现年115岁,为现今国内还活着的最老抗战老兵。
  中评社北京4月14日讯/他是一个多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和死神打照面就像跟隔壁邻家大哥擦肩而过一样频繁、却活了115岁的抗战老兵。1950年以后,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掀起,他和那些当年“站错了队”的国军老兵一样,被称为“国民党的残渣余孽”,厄运连连,批斗劳改是家常便饭,还曾3次被拉去陪杀场,排枪响过之后,别人都倒下了,他却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北京晚报》昨天登载记者范稳的纪实文章《滇西远征军寻访记续: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一年多来我采访了大约十多个抗战老兵,他们的命运和付心德老人大体相似,他们打赢了抗战,是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的骄傲胜利者;但他们在自己的第二次“抗战”——人生命运之战前却几乎都失败了。先是几十年黑白颠倒的政治运动,然后是不可抗拒的衰老、贫困、孤独、病痛、乃至死亡,一步一步吞噬他们曾经勇敢血性的心。在这一场与命运的“抗战”中,他们注定是悲情的失败者,但他们作为曾经的抗战老兵,从不服输。他们活下来了,就是人生中不小的胜利,即便是惨胜也罢。
 
  我没有料迄今为止到我见到的最老寿星,是一个多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和死神打照面就像跟隔壁邻家大哥擦肩而过一样频繁、却活了115岁的抗战老兵。

  2013年3月,在滇西边陲小城龙陵追寻抗战老兵的踪迹,开初得到的消息总是令人失望,当地人告诉我,当年在这里参加过抗战的仅存老兵,大都90多岁高龄以上,神智不清了。但人们提到一个叫付心德的老兵,100多岁了,只是已经瘫在床上了,不能跟人对话。我当即决定,要去看看这个老兵,哪怕一句话也问不出来,就当是去尽一点孝道吧——为我们这个民族。

  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管理所的副所长邱佳伟是本地年轻的抗战史专家,工作及生活在这块为抵御日寇入侵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的人们,对当年滇西大反攻的大历史与小细节大都能如数家珍,他们是经历者的后代,是这段历史当仁不让又极为热心的传承者。邱副所长和付心德家很熟,带我绕过大街小巷,在一片低矮的自建楼房中来到付心德老人的家。这是一户典型的云南农家小院,两层楼的砖木结构房子,中间一小院。房子很旧也显凌乱,看上去离破败也就一步之遥。

  一个朴素的中年汉子蹒跚着脚步出来迎接我们,他是付心德老人的四儿子,叫付根林,今年也56岁了,我叫他付大哥。他告诉我说老人正在床上躺着,等会儿要背他出来晒太阳,但他有腰椎间盘突出,背不动了,要等他儿子或者媳妇回来再背。于是我自告奋勇地说,太阳正好,我来背吧。付大哥看看我,也不客气了,带我进屋。

  我们进了一间昏暗狭小的房间,里面有两张单人床,其中一张木板床上就躺着垂垂老矣的付心德,而这房间的墙竟然是用施工用的塑料编织布隔离出来的,老人床一侧的“墙”上还可看见大大的几个字“热烈欢迎……”付大哥大声地跟他喊话(老人耳背),说有人来看你,现在我们背你出去晒太阳。他把老人搀扶起来,披好衣服,就像在服侍一个小孩。我蹲下身去,将枯瘦干瘪的老人背上,让我有些吃惊地是,老人那副老骨头竟然还有些份量呢,体重不少于50公斤。

  我们把老人安顿在院子里灿烂阳光下的藤椅上,老人开初头低垂,双目微闭,似乎还在沉睡当中。当我忙着给他拍照时,我发现老人抬起了倔强了一生的头。他的眼睛睁开了,虽然只剩下一条缝,但我还是看到了那目光中的悲悯。这是一张何其悲苦而坚韧的脸啊!老人的双颊已深陷,没有牙的嘴唇紧闭,仿佛隐藏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惊天秘密;一脸虬髯花白凌乱,长及胸前,一个百岁寿翁的胡须无需打理,便自有一份沧桑与尊严。唯一让人感到羡慕的是,老人至今还拥有一双巨大而饱满的招风耳,好似荒草萋萋的老石头上的两面旗帜。

  老人现在活在他的世界里,我们当然已无法与他对话。父辈的历史,当他们能够自述时,却不可以向外人轻易说;当我们有勇气正视这段历史时,他们要么远去天国了,要么老得回忆模糊。幸好家族的传承,为我们存留历史多了一个渠道,付大哥这样久病床前的孝子,对其父亲的历史自然了熟于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