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解读鲁迅形象在台港澳的历史“变迁”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20 15:13:38 |
或明或暗读鲁迅 “既不许介绍,更不许研究。散文作家阿盛回忆当年印象最深的一个传闻是:台湾大学中文系的一个教授在讲现代文学时,忍不住谈鲁迅,并在黑板上写出来,结果被告密,受行政警告处分。”古远清说,即使这样,仍有人逆流而上。比如当时在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现代文学和写作课的聂华苓,她在《三十年后》中回忆自己从东海大学图书馆地下室借来尘封已久的鲁迅著作阅读,书面包上印有“反共必胜,建国必成”的《中央日报》作掩护,“有人走过,我就把书合上,闭上眼睛作瞌睡状,《中央日报》掩盖下的鲁迅却在‘呐喊’。” 禁锢有时会起反作用,越不让看就越激发人们的好奇。台湾著名出版人、文史作家蔡登山读大学时正是戒严时期,一门现代文学课上两个学期只讲三个作家:朱自清、徐志摩和郁达夫,因为他们在1949年前都已离开了人世。这让蔡登山很疑惑:难道1930年代只有这三个作家?“所以想找些书来看,有点冒险,但想找还是找得到的。”蔡登山说。当时台湾有个规定,不管这个作家是否加入共产党,只要他留在大陆没去台湾,他的作品就被禁止阅读。但出版社技高一筹,用他们的笔名或不大常用的本名出版作品,于是蔡登山买到了周树人的《中国小说史略》、玄珠(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当时还有更多的作品是从香港盗印,蔡登山至今仍记得,在台大附近有一位施姓老头,专门贩售1930年代的文学作品。“他有时怕给警总追,不是熟面孔不给卖。我们都很熟,打个暗号,就带我们到密处,里面有很多东西。” 蔡登山说自己“在电影界替老板赚了一点钱”后,就到大陆拍摄系列纪录片《作家身影》,第一集便从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到张爱玲一共做了12位作家。研讨会上,蔡登山作了《许寿裳在台湾(1946-1948)——读许寿裳日记、书信》的主题发言。蔡登山的老师许世瑛教授是许寿裳长子,许世瑛过世后,留下了六封许寿裳书信和四首许寿裳用毛笔书写的诗。蔡登山特别提及鲁迅的学生和至交许寿裳在1946年来台后,在筹备编译馆的繁忙工作之际,还继续《亡友鲁迅印象记》的写作,在台湾的21个月里先后撰写了9篇以鲁迅为主题的文章。在他的协助下,1946年11月出版的《台湾文化》第1卷第2期,还制作了《鲁迅逝世十周年特辑》,该特辑除了许寿裳写的《鲁迅的精神》外,还有台湾本地文化人杨云萍的《记念鲁迅》、高歌翻译的《斯莱特莱记鲁迅》等作品及鲁迅手迹、遗影等,这是台湾首次系统地介绍鲁迅。蔡登山认为,作为鲁迅的挚友,许寿裳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充满韧性的战斗精神。“在台期间,他极力地宣扬鲁迅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后又结集成《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一书发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仅如此,每当有人邀请许寿裳去做讲演时,他便必谈鲁迅精神,‘仿佛是为了介绍鲁迅先生而到台湾去似的’;而当人家劝他删去《亡友鲁迅印象记》中直斥国民党当局的段落时,他又大义凛然地拒绝:‘如果删去这些段落,也即失去了文章的灵魂。’黄英哲认为,‘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原只限少数知识分子的鲁迅读者,就这样逐渐扩散至各阶层。鲁迅之被接纳,许寿裳着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丧失了他的生命,宣扬鲁迅就此戛然而止。不久,鲁迅的作品成为禁书,禁锢了将近40年之久。”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