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趋势下行的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3-10-16 06:52:35  


  中评社北京10月16日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从产业构成、需求方构成、最终产品构成以及中间产品构成等多角度的结构性指标来看,所有指标都有一个共同指向:经济活动重心不断向工业部门集中的趋势在危机前后发生了逆转,危机之前的工业部门比重持续提高,危机之后是趋势下降。造成这种逆转的直接原因是外部需求和贸易顺差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内工业品部门扩张速度的萎缩。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文章表示,如何理解上述经济结构变化的逆转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影响呢?经济增长过程依赖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素禀赋,比如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和教育程度)、资本、土地,这是传统增长理论关心的问题。二是要素参与率,即给定要素禀赋,有多少要素能参加到经济活动当中,劳动参与率、失业率、产能利用率是与此相关的指标,这是经济周期理论关心的问题。三是要素生产率,即给定要素投入,能带来多大产出的增长,这是生产技术问题,也是传统增长理论关心的问题。上述经济结构变化的逆转,主要影响的是要素参与率与要素生产率。

  经济结构变化逆转降低要素参与率与生产率

  文章认为,经济结构变化的逆转会降低要素参与率。要素参与率取决于市场完善的程度,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全部要素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垄断程度比较严重的市场结构下,要素单靠市场力量得不到充分利用。更具体地说,如果把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参照物,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均衡会在更低的产出水平和更高的价格水平上达成均衡。表面上看经济运行出现需求不足,实质是市场缺陷。就中国情况而言,工业部门的80%以上是制造业,属于高度市场化部门,服务业50%以上给行政力量垄断,属于垄断竞争部门。如果工业部门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意味着经济整体的市场化程度降低,内生的要素参与率与增长率下降。这种下降过程中,资源闲置,伴随着福利损失。近年来,产能过剩现象的加剧、PMI的就业压力的趋势性增加,都体现了要素参与率下降压力。

  经济结构变化的逆转会降低要素生产率。整体比较而言,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空间大于服务业部门,特别是对处于赶超阶段的国家更是如此。工业部门更容易取得技术进步,其一,国外有现成的标准化技术可供参考和学习;其二,工业品部门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易于学习和模仿,也易于推广;其三,可借助国外直接投资或者技术引进,快速弥补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的关键缺陷;其四,较多的工业部门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其五,具有天然的融资优势,可借助资本深化过程快速提升技术水平(技术依附在资本身上)。工业部门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业部门扩张往往是复制已有的较为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投资失败率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出口订单等等都能给银行做抵押品。即便是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也基本能够满足工业部门的融资需求。就中国情况而言,结构转型会伴随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的统计,2000-2007年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4.86%,2009-2011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2.34%。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