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如何建设性地平衡美国?

http://www.CRNTT.com   2014-04-15 08:47:46  


 
在全球“再平衡”美国

  就是说,要“平衡”美国,要求中国超越亚洲,走向全球。

  美国“重返亚洲”强化了中美两国之间,及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但如果中国战略和政策得当,就可以避免中美之间的公开对抗和冲突。可以预见,中美两国会在亚洲进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对峙局面,因此也是相互磨合的时期,但公开的不对抗和不冲突是可以实现的。这是由几个重要因素决定的。

  第一,中国并没有像一些国家所说的那样,具有强烈的扩张野心。中国根本没有像二战前的德国、日本那样的扩张计划,更没有像前苏联帝国和美国那样的称霸全球的计划。中国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是想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即使中国在这些核心利益问题上没有多少妥协的空间,中国仍然在尽量保持伸缩性。例如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已经把海上航道安全和岛屿主权纠纷区分开来,并且中国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有关南中国海共同行为准则的讨论和谈判。再者,中国并没有任何计划把美国的力量挤出亚洲;相反,中国早已经意识到,美国力量在亚洲的存在,对亚洲其他国家和自己的积极作用面。在亚洲,中美两国之间互信的确立需要很长时间。

  第二,美国本身力量的变化有效牵制着其“重返亚洲”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在欧洲“围堵”当时苏联的扩张,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各方面同时出击,平衡苏联,即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政治上的民主政治和军事上的“北约”。但今天的美国已经不再那样强大了。到目前为止,美国“重返亚洲”说得多,做得少。鉴于其经济能力的限制,美国要求亚洲相关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一些亚洲国家的经济能力也是有限的。只要中国不步前苏联后尘,演变成为亚洲的军事扩张主义,从而对亚洲国家构成直接的威胁,一些亚洲国家和美国之间很难形成冷战期间的“西方集团”,来对抗一个开放和发展的中国。实际上,美国不了解中国,其“重返亚洲”战略是建立在其高度意识形态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上的。从长远来看,“重返亚洲”是冷战后美国最重大的战略误判(需要另文论述)。|

  第三,一些国家(主要是那些和中国具有主权纠纷的国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意识到和美国“站边”的成本。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和亚洲国家之间发展出了相当高的互相依赖程度。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对这些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随着中国内部消费社会的建设,中国经济对亚洲国家的重要性还会继续增加。也就是说,在经济方面,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外交资源可以动员。如果中国学习美国和西方,动用其经济资源来应付有关国家,其所能产生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尽管有经济的全球化和互相依赖,但就中国来说,主权国家政府仍然可以主导着其对外经贸关系。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对外经贸关系从来就具有战略性,中国在面对外在压力时,也不可避免赋予其对外经贸关系战略性质。

  第四,无论中国还是其它相关国家的政府作怎样的努力,在很长时间里,无论是东海还是南中国海,主权纠纷将长期存在下去。今天,世界各国,社会力量崛起,权力分散化,加上社会媒体等方法的出现,国家政权弱化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传统上代表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很难再以传统方式和另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主权争议问题上达成协议。就是说,随着外交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主权争议很少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过,主权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而在中美关系中,中美两国本身无论对东海还是南中国海都没有直接的纠纷。很难想像美国会代理一些亚洲国家,为了这些国家和中国的主权争议而和中国开战?只要中国没有扩张野心,也就是没有把美国挤出亚洲的计划和行为,美国不会公然代理一个亚洲国家而对抗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是有能力来管控主权问题的纠纷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