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目的

http://www.CRNTT.com   2014-06-01 08:30:07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负重涉远的过程,其中不免有着各种各样的摩擦和曲折。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中评社北京6月1日讯/尽管在人民币国际化领域存在着大量研究,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并没有明确的估算。不过,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对中国与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缺乏数据与经验支持的情况下,对于这一决策的广泛推崇部分地反映了学术界与政府的乐观心态。换言之,大部分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收益(如铸币税、资本输出便利等)足以补偿我们为此付出的成本。但分析表明,上述收益的规模乃至其存在性可能是值得质疑的。因此,将这些实际收益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不仅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有着明显的误导。与此同时,由于货币国际化的路径与其收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脱离具体目标来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也是不全面的。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文章认为,将国际货币体系视作各国为了保障资金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利益而进行博弈的均衡结果,将更有助于揭示这种国际经济制度安排的实质,也有助于避免那种认为可以凭借国际货币地位获得单方面经济优势的错觉。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避免上述错觉尤为重要。只有摆正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目的,才可能逐渐实现这一目标,并且避免在这一过程中重蹈那些不成功的国际货币的覆辙。

  作为权益配置机制的国际货币

  文章表示,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和在国际范围内有着至关重要的区别。一般来说,国内货币是由该国家的政府通过法律等制度方式界定的,但国际货币并非一国政府及其法律所能确定的。在各国和地区的贸易活动中,国际货币或者通过国际市场的交易在共识的基础上选择形成(如贵金属本位),或者通过各主要国家之间的协商谈判形成(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形成方式的内在机理是,货币是权益关系代表物,直接关系着相关的各方权益。在一国范围内,货币制度的选择虽然会影响到国内各方的权益格局调整和生产贸易活动的活跃程度(以及金融交易状况),但这种权益关系的变动局限于一国之中,不会直接引致该国的权益流向他国。与此不同,国际货币制度的选择直接关系着介入交易(包括金融交易)的各国之间权益关系的变化。国际贸易、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和汇率变动等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公平交易总是以国际货币为定价标识的。当国际货币有利于A国时,交易可能引致他国财富向A国的转移,反之亦然。当国际货币直接由某个国家的货币承担时,实际上意味着这个国家的货币制度延伸到了国际,与其交易的各国必须接受可能因此产生的权益转移。

  在国际经济领域,各国对国际货币的选择权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中供求双方的市场选择权的延伸。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任一种商品交易而言,不论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缺乏市场选择权就不可能形成合理的均衡价格,也就难有市场的稳定运行。要避免通过货币安排所引致的权益单向输送,国际货币制度的安排就应当充分重视维护介入交易的各国在国际货币选择方面的权利。就此而言,多种国际货币的存在要较单一国际货币更为有利。从18世纪以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看,在贵金属复本位条件下,交易各国既可选择黄金为交易货币也可选择白银为交易货币;在金本位(包括金汇兑本位)条件下,交易各国既可选择黄金为交易货币,也可选择代金券(即具有法定兑换黄金的纸币)。这些安排实际上给了交易各国以货币选择权。从维护国际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定来看,在有两种以上货币可选择的条件下,交易各国倾向于选择有利于维护自己权益的国际货币展开交易。由此,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将迫使币值不稳的国际货币在货币竞争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稳定性,否则,它就面临着退出国际货币职能的危险。各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货币选择权实际上是市场经济赋予交易各方充分选择权贯彻在货币领域的具体表现。市场价格在竞争中趋于稳定,同理,国际货币的币值也在竞争中趋于稳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