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反腐败运动揭示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4-08-05 09:06:59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 郑永年
  中评社北京8月5日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今天在联合早报撰文《中国反腐败运动揭示什么?》指出,这次反腐败运动到目前为止,已经揭示出几个非常令人担忧的趋势:首先是腐败的广度,其次是腐败的深度,其三是腐败的数量,
其四,也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腐败具有寡头性质。实际上,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近来反腐败所取得的进展感到一点点高兴,恰恰相反,这些案例的揭露已经向人们提出了最为严重的警告:腐败已经使中国的政治生态恶化到什么程度了?详论如下:

  随着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立案审查,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运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尽管这件事情人们等待已久,但仍然引出了人们对中国反腐败运动的新一轮的关注。

  在各种各样的反应和反思中,有三点显得特别显着。第一,周永康案终于打破了中共“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从今以后,不管官员的地位有多高,只要发现腐败,就一定会得到惩处。第二,自从这次反腐败运动开始以来,周永康和军中的徐才厚一直被外界视为是“大老虎”的标志性人物。现在随着这两只“大老虎”的被处置,反腐败运动应当告一个段落了。第三,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呼吁,有关部门应当停止这一政治运动式的反腐败运动,把重点转向建立新的制度,因为通过制度建设尤其是法治建设,反腐败才是最牢靠的。

  这些反应并非没有道理,对中国式反腐败运动的反思也很重要。不过,这些都并没有理解这次反腐败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如果人们不能超越反腐败问题上的一些传统思维,就很难把反腐败运动深入下去,最终实现建设清廉政府的政治目标。

  首先,“刑不上大夫”历来就只是一个假命题。在传统体制下,除了皇帝,谁都可以上刑,历朝历代,很少能够发现一个朝廷没有对“大夫”上刑的。在中国的政治哲学中,“大夫”只是一个理想的理论假设,数千年的历史中,符合“大夫”哲学标准的官员少而又少。中国只有“法制”的观念(即官员使用法律来统治国家),而没有“法治”的观念(即官员自身也必须服从法律)。官员腐败和犯罪经常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不过,任何官员一旦被发现对王朝本身构成危害和挑战的时候,不管其地位有多高,“上刑”是必然的结果。历史上,皇帝所杀的“大夫”难以计数。这种传统也延续到1949年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年代,毛泽东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又有多少的“大夫”遭殃呢!只有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短暂时间里,才有现在人们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